【案例】校长家长“演双簧” 以罚代管当反思(3)

【案例】校长家长“演双簧” 以罚代管当反思(3)

观点争锋:

——支持:校长家长演双簧 这场苦肉计可以演

学校对学生违纪的“罚款”,属于“乱收费”的范畴。所以,人们对此极为敏感。然而,经记者采访发现,这起“乱收费”案,只是校长和家长所演的一出“双簧”,一曲教育管理的“苦肉计”而已。校长承诺家长:您先跟孩子说被重罚了,孩子走了我就把钱还给你;家长告知孩子:孩子你要长记性啊,我被校长罚得好可怜。

作为一名已担任了二十多年班主任的中学教师,笔者对“动不动就罚款”的教育管理方式极为反感。毕竟,罚款不能代替教育,更是一种教育管理上的懒政,是管理者黔驴技穷的表现。

不过,为了教育好学生,学校与家长演一曲的“双簧”未尝不可。作为一种手段,罚钱让学生们知道晚自习后溜出校园上网吧,上课吃瓜子,课下吸烟这是违纪行为,必将受到学校的惩罚。当然,这也是对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和警示,这对校风建设、树立学校形象意义重大。

学校的这种做法确实起到一定的效果。一位被“罚”同学的奶奶说:“学校这样做,真的管住俺孙娃上网了。”依笔者多年的实践证明,因学校重“罚”而转变的学生肯定不在少数。有道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校的教育管理方式只要不违背教育规律,遵循教育法规,演一曲双簧“重罚苦肉计”,未尝不可。

——反对:校长家长“演双簧”苦心未必是良药

不可否认,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这种“双簧”,演得很累、用心的确很苦。从双方期望的目的来看,一方面是想让孩子在学校受到“严厉的处罚”,以罚款的猛药方式、对学生吃瓜子吸烟等不当行为进行治理;另一方面,还让孩子回家后面临被罚款而带来的经济压力,试图学校、家长“左右夹攻”把学生逼上正确的行为道路。所以,在学生的面前家长和校长,相互都要装腔作势、演出“严厉罚款”的逼真状,背着孩子和学生,学校还得偷偷摸摸将“罚款”还给家长,生怕走漏风声而所有的“双簧”前功尽弃。

其心是苦,但这般用心或难在教育孩子时起到完全正面的导向。很显然,一旦学生明白了罚款是在“演双簧”,学校、家长的正面形象会被大打折扣不说,更严重的还在于不利于孩子诚实品格培养。即便校长与家长的“双簧”不被孩子识破,数额较大、以及学校班级处处都有的“罚款”,都有可能导致以下两种极端:

一方面是极易引发学生的反感抵触,甚而令其产生为躲避“罚款”辍学、或不当方式谋取钱财弥补“罚款”等过激行为;

另一方面,如果碰上家庭经济条件宽裕的学生,非但不能因为“罚款”矫正行为,反而会让其滋生“有钱就是爷”、吸烟吃瓜子等所有不当行为都能用“罚款”搞定观念,这显然与“罚款教育”的设计初衷南辕北辙。

何况,对未成年人学生管教动辄以“罚款”,未必就真能起到良好的功用。严格意义上说,以教书育人作主要功能的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向学生处以罚款的主体资格,所以言不正名不顺、缺乏法律支撑貌似违规作业。此外,如果把对学生的管理教化,简单粗暴地归结为“罚”字当头,很容易惯成学校思考合适教育方式的懒惰思维。更何况,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往往叛逆性格突出,与其用简单粗暴的罚款对其不当行为进行封堵,倒不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个体对其“症结”进行疏通。

所幸的是,汝南这所校长家长“演双簧”的学校,对“假罚款”进行了及时修正。其他学校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走类似弯路的同时,或还应该考虑另外一个命题:对于孩子的教育,都在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如果缺乏科学周全的适当方式,施教者多么殷切的苦心,未必就一定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药”!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