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防霾口罩发放,表露特权思维(3)

【案例】防霾口罩发放,表露特权思维(3)

防霾口罩让干部先戴是思想有雾霾

在雾霾袭击大半个中国之时,呼吸同样空气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戴上防霾口罩,避免雾霾侵袭,确保自己的身体健康。而相比较来说,在众多人群之中,更需要戴上防霾口罩的人群应当是坚持在室外、在雾霾中继续工作的广大环卫工和交警同志,因为他们时刻在与雾霾打交道。

然而,南京的环卫公司在发放防霾口罩时,不是优先给广大上街清扫垃圾的环卫工戴,而是让广大坐办公室的干部和管理层人员先戴,导致广大环卫工不能享受同等待遇,继续遭受雾霾的毒害和侵袭。这样的不公平待遇和反差必定会让在雾霾和寒冷之中工作的广大环卫工更加心凉,也是对作为最底层的环卫工群体的一种歧视。

从表面上说,防霾口罩让干部先戴,是因为环卫工部门划拨的购买防霾口罩经费不足,导致环卫公司没有足够的经费购买足够量的防霾口罩,用来发放给广大环卫工。但是,很显然这只是相关官员为防霾口罩让干部先戴这种做法的借口而已。道理很简单,纵然购买防霾口罩的经费不够,不能一次性给全体环卫工发放防霾口罩,但是可以分批发放,分批次的让环卫工优先戴上防霾口罩,而不是让坐在办公室里的干部们先戴防霾口罩。

而从深层次角度说,这是环卫公司官员内心最根本的官僚作风作祟的必然结果,折射的是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之中存在严重雾霾。环卫公司虽然名义上是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但是在管理上仍然延续过去环卫所的那种衙门管理体制,环卫公司领导的思想还停留在机关官员阶段。在他们很多人眼中,他们是高高在上的官员,而环卫工只是低等的老百姓,不能和他们享受同等待遇,必须清楚的分出三六九等。即使在防霾口罩发放上,也不能让环卫工和他们平起平坐,必须让他们优先使用防霾口罩,这就是当下很多官员根子里的那种“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的享乐思想,实质上就是一种雾霾思想。

由此可见,在扫除雾霾问题上,除了发放防霾口罩方式抵挡雾霾侵袭,以及注重生态环保,改善空气质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扫除各级官员心中的雾霾思想和雾霾作风,让富人、官员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平等的迎接和治理雾霾天气,而不是继续划分三六九等。

警惕防霾口罩里的权力魅影

环卫工人们认为,呼吸的是同样的空气,为什么坐办公室的经理、管理干部就可以领到防霾口罩,而他们一线环卫工人却没有同等待遇?

然而,且不说买不到PM2.5口罩难以让人信服,而就算只买到了少量的防霾口罩,又为什么不发给更急需的户外工作的环卫工人?如果不能满足所有环卫工人的需要,也至少可以让一部分一线环卫工人先免遭霾的侵害。

显然,这个环卫处的领导并没有真正把环卫工人的身体健康放在心上。而于这样的领导,更在意的也必然是自己的利益,而要让这样的领导关心员工,显然只是奢望。

而这当然是凭借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凭借了失去了监督和制约的权力。众所周知,如这个环卫处,在一线工作的近千名环卫工人,大多是临时工,或者是编制外的员工,他们在环卫处显然没有话语权。于是,管理层权力自肥,就不可避免。错位发放的防霾口罩,正有着如此的权力魅影。

治霾从一只“平等”的口罩做起

如果说无处不在的雾霾只是对身体有害,那么,雾霾当前由管理部门给出的这种应对秩序,则是在伤人心。面对雾霾,最根本的应对之道当是相关部门和社会拿出合力进行有效治理。但雾霾作为一种气象灾害,它注定不可能迅速消除。事实上,社会各方面,如何做好与雾霾长期打交道的准备,已经是一种必须面对的现实。在这种条件下,让那些不得不在雾霾之下工作的群体,如环卫工,享受到最优先的保护,乃是基本的应对伦理。

客观而言,即便是给环卫工发放专业口罩,也只是一种最低限度的保障,只能说是迫不得已下的必须。尽管无人能完全幸免于雾霾的伤害,但对于公共部门而言,一个小小的普通口罩与专业口罩的区别,隔开的却是一种“共呼吸”的责任担当伦理。干部优先配备专业口罩,它像极了另一种形式的“特供”,当如是颠倒的应对秩序蔓延开来,未尝不是一种危害更大的“雾霾”。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