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权法中的人格尊严价值及其实现(14)

人格权法中的人格尊严价值及其实现(14)

[18]贺麟:《黑格尔哲学讲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6页。

[19]参见前注[3],Lorraine E.Weinrib文。

[20]参见刘兴桂:“略论人权问题”,《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第S1期。

[21]当然,这种态度是受到了《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的影响。参见张翔:“基本权利的体系思维”,《清华法学》2012年第4期。

[22]例如,1966年《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0条第一款规定:“所有被剥夺自由的人应给予人道及尊重其固有的人格尊严的待遇。”1993年世界人权大会通过的《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在序言中强调“承认并肯定一切人权都源于人与生俱来的尊严和价值”。

[23]其他的国际和地区公约也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人权公约保护人格尊严的基本精神。例如,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的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中,都有保护人格尊严的条款。

[24]参见前注[21],张翔文。

[25]See James Q.Whitman.The Two Western Cultures of Privacy:Dignity versus Liberty,113 Yale L.J.1151(2004).

[26]Vgl. Dürig,Der Grundrechtssatz von der Menschenwürde,AöR 1956,119 ff.

[27]See Walter F.Murphy,An Ordering of Constitutional Values,53 S.Cal.L.Rev. 703,758(1980).

[28]荀子曾说:“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荀子·致士篇》)此处,“尊严”实际上是威严的含义。

[29]参见1954年《宪法》第89条。

[30]BVerfGE 54,148(153).

[31]See C.Mccrudden, Human Dignity an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f Human Rights,in 19 Eur.J.Int. L.655,667(2008).

[32]参见尹田:“论人格权的本质——兼评我国民法草案关于人格权的规定”,《法学研究》2003年第4期。

[33]BVerfGE,7,198(198).

[34]参见张红:《基本权利与私法》,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52页。

[35]Vgl. Dürig,Festschrift für Nawiasky,1956,S. 157 ff.;Schwabe,Die sog. Drittwirkung der Grundrechte,1971;Canaris,AcP 184,201 if.;Medicus,AcP 192,43 ff.;a. A. Hager,JZ 1994,373;Canaris,Grundrechte und Privatrecht,Walter de Gruyter,1999;Jorg Neuner(Hrsg.),Grundrechte und Privatrecht aus rechtsvergleichender Sicht,Mohr Siebeck,2007.

[36]参见前注[26],Dürig书,第119页;前注[21],张翔文。

[37]参见李震山:《人性尊严与人权保障》,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3~4页。

[38]严格地说,“宪法的私法化”也可以包含在民事司法中“基本权利对第三人效力”学说的现象,但是,基本权利对第三人效力学说和宪法私法化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宪法对于私法的影响。

[39]See Franz Werro:Tort Law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Millennium. A Tribute to John G. Fleming’s Legacy,49 Am. J. Comp. L. 154.

[40]参见[美]理查德·C.托克音顿、阿丽塔·L.艾伦:《美国隐私法:学说、判例与立法》,冯建妹等编译,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49~59页。

[41]同上,第85页。

[42]Vgl. Ernst-Wolfgang Böckenforde,Grundrechtstheorie und Grundrechtsinterpretation, NJW, 35,1529(1529).

[43][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上册),王晓晔、邵建东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72页。

[44][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805页。

[45]See Schacht-Brief Decision,13BGHZ 334(1954),有关本案的介绍,可参见同上,第805~806页。

[46]BVerfGE 54,148(153).

[47]施启扬:“从个别人格权到一般人格权”,台湾大学《法学论丛》(4-1),第145~147页。

[48]26 BGHZ 349(1958).

[49]See Basil S. Marksinis,Protecting Privac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pp. 36~37.

[50]参见[日]星野英一:“私法中的人”,王闯译,载梁慧星主编:《为权利而斗争—梁慧星先生主编之现代世界法学名著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359页。

[51]参见唐德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30页。

[52]参见“钱缘诉上海屈臣氏日用品有限公司搜身侵犯名誉权案”,(1998)虹民初字第2681号,(1998)沪二中民终字第2300号。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