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2)

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2)

每当春天来临之际,几百万只的火烈鸟(红鹳)地聚集在火山口底部的咸水湖上,火烈鸟,与火山口内生长的各种花卉、植物交相辉映。突然间湖面一阵骚动,粉红色点升上天空转圈,又飞回水上,那是大群红鹳在翩翩起舞,宛如玫瑰色地薄纱。这一幅绝美的画面使人省悟起恩戈罗戈罗为什么被誉为“非洲伊甸园”。红鹳有两种,一种是大红鹳,以长脚沿河岸踱着优美的大步,弯下头颈以喙捞取甲壳食物:另一种是小红鹳,在水深处觅食藻类。坦桑尼亚政府还在此设有生态科研机构和反偷猎搜捕队。

火山口内还有众多的花卉,百合花、菖兰花、矮牵牛、雏菊、羽扁豆、三叶草竞相开放,万紫千红,使火山口景色迷人。

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供养着大量的狮子、斑鬣狗、豺、猎豹、豹和薮猫。

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供养着大量的狮子、斑鬣狗、豺、猎豹、豹和薮猫。

景区的开发和保护

尽管许多濒危的大型野生动物种类已得到国家保留地和其他保护区日益加强的保护,但偷猎仍在继续。整个非洲大陆上大象的处境很糟糕,估计每年有5万头被杀,累计减少总量已达40至60万头。黑犀牛已从许多地方消失,现已处在绝种的边缘。因为一只犀牛角价值3万美元之多,因此不管有多大的风险,捕杀仍在继续。有这样高的回报,也许对黑犀牛的数量从1976年的5万头急降到1990年的3500头就不会惊讶了。现已采取了许多非常措施以拯救这种健壮的动物。对某些地区实施反偷猎巡逻保护,一旦发现偷猎者,其将被射死。为了不顾一切拯救最后的黑犀牛,为了不让偷猎者达到目的和改变其射杀黑犀牛的企图,自然资源保护生义者宁可截去黑犀牛的角。

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有着双重目的,一是保护该区的自然资源,二是保护土生土长的马赛族部落的利益和传统生活方式,他们至今还在这里照料牛群和羊群。

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与外界隔绝,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当地动植物的保护。但是随着景区的一步步开发,这也给这里的动物界造成了灾难。许多动物学家和其他科学家来到这里研究野生动物及其独有的生态系统。他们有一个疑问:关于近亲繁殖的问题。例如他们发现在火山口内的百余只狮子是15只狮子的后裔。这15只狮子或许是公元1962年雨季滋生的刺螫蝇引起的瘟疫后幸存下来的,也可能是后来由外面进入火山口的。这表示火山口内狮子群的遗传基因库存量甚低,威胁着它们抗病及繁育下一代的能力。每年都会有少数动物沿着古老的小径越过火山口边缘离去,加入旱季迁徙到火山口外平原的外部动物群中,稍后再回到火山口中。外流动物所占的比例极小,但已使火山口内动物得以接触外界的遗传基因。可惜周围地区农业的发展已威胁到迁徙路径,使火山口与外界隔绝。

黑犀牛已从许多地方消失,现已处在绝种的边缘。

黑犀牛已从许多地方消失,现已处在绝种的边缘。

恩戈罗恩戈罗一度是附近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一部分,禁止农耕。对在该地牧牛的马赛族(亦译为:马萨伊族)不便,所以在公元1959年把火山口及其周围约8300平方公里划为保护区,但对火山口内放牧的牛只数量有严格限制,而且禁止建造房屋。这里,马赛族牧人的轻柔脚步声,被阳光晒得褪色的禾草的沙沙声,浓烈的动物气味,凡此种种,使此地的古老景色具有一种永恒不变的气氛。

公元1959年有人修筑了一条崎岖不平的路通往火山口内的地面,全长3200米,却下降了600米。在火山口内只容许汽车行驶,每年带来约10000名游客。

责任编辑:加佳,蔡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