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让人汗颜的官微“神回复”何时能消失?(3)

【案例】让人汗颜的官微“神回复”何时能消失?(3)

【启示与思考】

官方开通微博,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咨询问题的沟通平台。但是一个本该圆满的回答却惊诧出了一句“你个白痴”。这种末尾捎带骂语的“颐指气使”,确实够让咨询问题的群众寒了心。“官微”本是为了更好地与民众交流、沟通,解难释疑、提升服务,现在却俨然变成了一个骂战平台。或许是该网友咨询问题,交流过程中有激动情绪,但也不至于用恶语相向群众。破口大骂群众,怎能不“事出有因”,处理问题中的不耐烦,自由散漫作风滋生了“爆粗口”的危险。

政府热线、政府微博开通总是流于形式,走秀程度颇大。就算有所答复,“踢皮球”、这是不该我管、你找别的部门问看看,总是以不耐烦姿态回答群众问题。这种表面上的敷衍,实质上反映的是一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衙门作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官微”也是政府部门处理群众问题,回答群众质疑的“发声器”。怎样利用好这个平台,就能增加和群众的沟通距离。相反的是,如果不注意把握公共平台的说话方式,把握特定语境,不能灵活变通,总是认死理高高在上,不爽就动辄就骂,只能讨来舆论和群众的唾沫骂声了。而更关键的是出了问题,不是想着“招”来遮丑避嫌。 

应该说,任何公民都有言论自由,但无论什么人,用“你个白痴”等不雅之词责难别人,都是不妥的。对于官员来讲,在微博上理性发言不是高要求,而是底线。根据公务员法要求,公务员应“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所以,官方微博的发言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若发言过线触怒公众,会影响政府的形象,损害官民感情。

剖析每一起类似事件,不难发现这种官微耍官威的根源,在于姓“官本位”而不姓“民”。三令五申,前车之鉴,都无法阻止一些官员的傲慢与霸道,颐指气使,耀武扬威,说到底,还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执政为民”只是一句空话,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上级封的、领导给的,跟群众毫无关系。权力有着自我膨胀的本能,一旦不受约束,就难免遭滥用,滋生一些“霸气官”,借着“官威”为所欲为。

推脱管理微博的民警不在,而另外的民警不懂微博处理方式才导致出错。这样的搪塞理由未必过于牵强,怎能不损害政府的形象,让群众质疑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了。而对骂群众“白痴”交警处罚未免太过于轻松,写个书面检讨就能敷衍了责。对于政府部门这种神回复,不能止于素质鞭挞,更要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如果服务群众意识淡薄,作风浮夸不接地气,只能是与开通“官微”以促进服务改善、让群众满意的初衷背道而驰。反倒是更应该提高工作业务素质,整顿在职不作为的“四风”,才能变浮夸散漫风气为务实态度,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网络时代,官员的一举一动随时都可能被“围观”,妥当的言辞和洁身自好的行为才是正确的选择。要堵住官员爆粗口声源,就必须完善官微的管理制度,规范官微的运行秩序,并责任到人。只有这样,才能取消官员的强势,进而增强官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让官微成为百姓与政府沟通的有效途径。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