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理论学术研究观点要览(上)(3)

2013年理论学术研究观点要览(上)(3)

伦理学篇

网络发展蕴含着丰富的政治伦理

网络媒体负伦理价值靠法治监控

2013年对网络传播环境的治理引起有关网络伦理的讨论。学者们认为,网络发展的某些趋势,有助于现代政治伦理的时代精神、公民精神、主体精神、平等精神等伦理精神的建设和发展,蕴含着丰富的政治伦理。网络给予进入网络社会的人们以道义上的平等权,促进了社会资源、特别是信息资源分配上的平等与进步。网络媒体的伦理价值具有两重性,即正、负两极性,网络媒体的负伦理价值时时困扰着人类,应关注网络媒体的负伦理价值的研究,在网络媒体造福于人类的同时,要防止网络媒体的负效应;面对网络媒体出现的情色传播和泛滥、网恋、网婚、网络情爱、网络谣言、网络言论非理性化等,应加强网络的立法监督和分类管理,尤其应当为广大青少年网民提供一片清朗的网络空间。

既要遵守技术决策的人道原则

又要遵守技术决策的生态原则

“黄金大米”以及昆明“px”项目引发人们抗议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技术伦理的极大关注。学者认为,技术决策的伦理原则包括以人为本原则、公正原则、敬畏生命原则和安全原则。技术决策者的伦理责任既包括事前责任和决策责任,又包括事后责任和追究性责任。学者们认为,对技术进行伦理评价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技术与人之间关系层面的技术人道主义原则、技术与自然之间关系层面的技术生态主义原则和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层面的责任原则。技术人道主义原则主要包括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情感的关注以及对人性的保护等。技术生态主义原则旨在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责任原则强调对自然、后代和社会的责任,要求技术工作者和管理决策者尽可能客观、公正、负责任地向公众揭示新技术的潜在风险。针对技术决策中普遍出现的“伦理缺位”的现象,必须把技术因素、经济因素、伦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紧密结合起来综合对待。

立根传统伦理才能吸取人类伦理的积极因素

道德建设贵在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个人道德

道德建设是近些年伦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学者指出,重建道德伦理的一项关键措施是重拾传统道德话语,应该注重把儒家人生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并积极吸取西方科学精神和自由个性的积极因素,拓展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合理要素,以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微观个人道德和心理结构。

有学者提出了“中华新伦理”构想,即“新三纲五常”。“新三纲”是“民为政纲、义为人纲、生为物纲”;“新五常”体现为“天人和”、“族群宁”、“社会公”、“人人义”、“亲友亲”以及“仁、义、礼、智、信”。学者指出,在道德生活中恢复中华优秀道德传统及其伦理话语的根基性地位,并不是说要完全回到传统,也不是说只有传统伦理话语才是合理的。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传统,是因为只有在传统伦理的根基上,我们才可能吸取各种世界性和人类性伦理的积极因素,在当代道德生活中取得建设性的进步。(作者陈士平为中央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