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总体有利向好的周边战略大环境
在中央的战略部署下,2013年的中国周边外交可圈可点,打出了一套精彩的“组合拳”。
思考周边问题、开展周边外交要有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要从战略高度分析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统筹谋划、操作实施能力,全面推进周边外交。这里,我们提出“战略大周边”的概念,即不拘泥于贴近中国的诸多邻国这个小周边,更要关注向纵深扩散辐射的战略大周边。在这个战略大周边中,中国面临一个无法改变的“硬环境”,即三个“巨型邻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中国与三大邻国的关系,分别主导着中国东北西三个方向的战略态势走向。
在东部战略方向上,尽管近期朝鲜内部的政治变化为半岛形势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但中国仍通过积极的外交活动,增强了在朝鲜半岛问题和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上的外交主动权。中国高调接待朴槿惠总统访华,显现了中韩战略关系的积极进展,不仅影响了半岛形势,也对中韩日与中韩美这两组关系产生了影响,为地区形势稳定提供了重要的正能量。在中日关系方面,原本40年无事端的钓鱼岛问题纯粹因日本政府“购岛”引发为一场外交灾难,中日关系40年累积构建的战略互惠关系岌岌可危。一年以来,中国有理有力有节有效地应对处置了中日钓鱼岛争端,实现了中国对钓鱼岛海域空域的常态化巡航,在向国际社会申明中国不可动摇的主权立场的同时,也使国际社会接受了中日存在钓鱼岛主权争议这一事实,使日方“不存在争议说”不攻自破。反观安倍政府的外交战略却受此牵制,尽显疲于奔命之态,而中日关系在中国外交大局的权重、位次则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以大周边战略作为关照,2013年中国外交战略布局中“经营西部战略方向”的外交实践活动十分醒目。笔者所指的中国西部战略方向是:中国西部边境正面的中亚国家,向西南方向依次延伸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相邻国家,接踵相接的孟加拉、印度洋国家,与这些国家比邻的伊朗—西亚北非国家,即所谓大中东区域。这一重要战略地区刚好与我大西部战略方向对接。借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使其战略重心向东移动之际,中国适时推动西向战略,正好将双方在欧亚大陆博弈的战略空间适度拉开,为我西部方向的战略经营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战略机遇。经营好西部战略方向,可以有效缓解东部的战略压力,有利于稳定东亚战略秩序,可以有效巩固北方的战略成果,并为南下东南亚及非洲的战略前出,提供可靠的战略依托与支撑。
习主席对中亚四国的成功出访引人注目,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有力地扩展了我国西向战略空间。习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国际社会反应强烈。国际社会还注意到,今年李克强总理首访印巴两国,而后巴、印两国首脑接踵访华。对中国而言,印度兼有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三重身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战略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巴基斯坦与印度同是南亚最重要的国家,中巴是“全天候”的战略伙伴。李克强的南亚之行及印巴政要密集访华,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中印、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在相互投资、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另一方面,中国也希望通过“劝和促谈”推动印巴关系正常化,这不仅符合三国的利益,也有助于实现地区稳定。促进印巴和解是中国南亚外交新举措,表明中国政府积极展开南亚新外交,积极推动南亚次大陆构建和平合作的友邻关系。以中印关系带动中巴关系,以经济关系推动政治关系,促进地区安全稳定。中国提出的建设中缅孟印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以及适时启动中—巴—伊朗油气管道项目的倡议,可以看作是这一重大政策的直接体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