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战略新布局(6)

中国外交战略新布局(6)

在南部方向上,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一直以来发展顺利,今年习主席和李总理对东盟国家的接续出访,成果多,影响大,取得了许多重大的外交突破。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讲演时,提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以及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等系列战略构想,极大地鼓舞了东盟国家向好调整与中国战略关系的信心。通过一年的外交努力,被炒得越来越敏感的南海问题热度趋冷,在全球乃至区域安全的重要性下降。

中国是亚太安全稳定的受益者。过去30年,中国改革开放受益于周边长期稳定安全的国际环境,受惠于南海等重要国际航道安全自由通航的大环境。中国是亚太安全机制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地区安全合作的有力倡导者和坚定维护者。

建设新型发展中国家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2013年,习近平首次出访即将出席金砖国家峰会与访问非洲国家结合在一起,凸显了中国外交新战略对非洲大陆的重视,着眼于夯实发展中国家这一中国外交的基石。在坦桑尼亚的讲演中习近平指出,“当前,中非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所谓天时,就是指今天的非洲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大陆,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中非之间存在重大的相互需求;所谓地利,是指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双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谓人和,是指当前的中非间良好的政治外交和经济关系。当前,金砖国家正在逐步成为重大世界经济和政治问题开展对话和合作的机制。推进“金砖”平台的机制建设,将成为发展新兴大国合作的切入点,以及创新全球治理机制的试验田。从峰会取得的重要成果和习主席的主旨讲话可以看出,中国外交更加强调藉由新兴大国间的战略协调推动改革国际体系。

中共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公共外交”和“全球治理”写进文件,表达了中国准备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公共外交”和“全球治理”都是大国应有之物。习近平主席讲:“不论全球治理体系如何发展变革,我们都要积极参与。”一年中,中国政府相继提出“突出互利共赢”“追求公平正义”“弘扬中华文化”“提供公共产品”“倡导新型义利观”“承担国际责任”等一系列外交新提法,展现出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中国的大国外交之道,明显区别于以往传统大国外交角逐权力和争夺霸权的外交,更无意于在周边地区扩张地盘。中国的大国外交之道,也不再仅仅强调“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而且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共同利益”。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不可能顺利,更何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中国要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大局,妥善化解与有关国家的分歧和矛盾,让长期把持国际体系主导权的西方大国,和现存国际体系中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都能以某种方式、某种程度接受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邓小平晚年曾一再强调,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做超级大国。中国即使发展了强大了,也决不做超级大国,决不欺负别的国家。这就是崛起的中国所将担负的最大的国际责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