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发展的清晰价值坐标

当代中国发展的清晰价值坐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同时下发通知,要求下大力气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由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时代和实践意义,因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因为由此提供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经过6年多的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发展就是由核心价值体系走向核心价值观,并且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包括12个概念在内的核心价值元素,即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说,到这时我们已经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围和空间。

《意见》是一次思想认识上的突破,不仅源于《意见》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更重要的是《意见》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12个概念由价值基础转为核心价值观,无疑是一个重大飞跃,或者说这并非简单移植,而是思想认识再深化的结果。

这样的认知和判断,实际上奠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理与规律的把握。虽然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到明确内容不过6年多的时间,但追溯思想渊源,则贯穿于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如果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问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当属民族文化史和发展史范畴,至少可以上推至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正是因为这些思想观念源于历史、源于现实,所以总结、归纳和凝练出来当属必然,且能较快地达成共识,进而推广于全社会。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是现实社会的呼唤。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发展成就,让所有中华儿女引以为骄傲,亦让世界瞩目。与此同时,我们在享有更为丰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出现了一些焦虑和浮躁,社会上也存在价值虚无现象。这自然有“成长中的烦恼”,但不可否认的是精神大厦存在缺失,部分人失去方向感,找不到价值实现的途径与精神的归宿。所以,党和政府承担着带领人民发展经济的繁重任务,同时,越来越突出地面临着精神和道德建设任务。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仅盯着物质需求是不够的,帮助社会大众找到精神和物质需要的平衡点,更为关键和有效。这显然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