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变化:好学校大医院从城里搬到家门口

北京新变化:好学校大医院从城里搬到家门口

为了让孩子上名校,别人都抢着在城里好学校周边买学区房,徐金宝却踏踏实实在门头沟大山脚下住着,“我家门口也有了好学校。”

2013年9月,徐金宝6岁的女儿徐千雅该上学了。身为中关村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徐金宝原本不用为女儿上学发愁,因为他可以通过公司共建,把女儿送进海淀区某知名小学。但徐金宝一直纠结,“学校是不错,可路太远,孩子每天得披星戴月,太辛苦了。”

2013年4月中旬,一则“石门营小区将建人大附小京西分校”的新闻让徐金宝心头一喜。“我家就在这个小区,要是孩子进了这所学校,每天就能多睡一会儿了。”

那段时间,徐金宝没事就去学校“暗访”——他担心京西分校就是挂个名校牌,新瓶装旧酒。几轮考察下来,他彻底放了心。

原来,这是市教委兴建的“城乡一体化”学校,人大附小京西分校的校长就是本部的校长,41名教师里有6人来自人大附小本部,“还有两位市级骨干教师呢,整个门头沟区市级骨干教师才40来位。”不仅如此,学校教学设施一流,教学楼、体育馆、多功能厅、远程网络互动教室、虚拟演播室、专业教室,一应俱全。

2013年,像徐千雅一样在家门口上城里名校的郊区孩子可不少。市教委兴建了30所“城乡一体化”学校,城里的府学胡同小学、12中、80中、35中等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疏解,进驻大兴、丰台、顺义、房山等13个区县,新增学位近2.5万个。

家门口不仅有了好学校,还有了大医院,这可给搬到新城的行动不便的老人救了急。

今年85岁的宋景超原是65中的教师,退休后就从城里搬到了回龙观,和女儿同住。日常生活,别的都还方便,就是看病太难。

刚搬到回龙观那会儿,老人还是公费医疗,定点医院只有东城区隆福医院一家。因白内障需要手术,每次检查宋景超不到6点就得从回龙观出发,倒3趟公交车,在路上折腾两个小时才能赶到隆福医院。

“好在那时我才60出头,还跑得动,慢慢岁数大了,真跑不动了。”宋景超回忆。后来,公费医疗改成医保,可以选多家医院,但回龙观周边一家没有,最近的北医三院坐公交车也得1个多小时。

2013年1月29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正式开诊,回龙观地区40万居民终于拥有了第一家大型综合三甲医院。自此,宋景超看病再没往城里跑过。

如今,地坛医院、同仁医院、广安门中医医院……越来越多的大医院搬到新城居民家门口。未来,中心城区将不再新建公立医院,远郊区县将获得更多的医疗资源规划,城乡医疗水平的差距将越来越小,新城居民看病必将越来越方便。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