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发掘表明,班清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铜制品。人们发现,数千年以来,班清在冶金技术方面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班清人在制作技术上还有着不断的创新。在班清遗址上发现的最古老的青铜器,虽然已经显示出一定的制作水平,但在后来出现的含锡量较高的青铜器以及装饰更加华丽的工艺品中,更显示出他们在金属冶炼加工上高度的创造活力和创新能力。
班清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铜制品
人们通过研究发现,公元前1000年左右是班清文化的繁荣期。在此期间,班清人制作了各种精致的青铜手镯、项链、戒指和长柄勺。在一把长柄勺的勺把上刻有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在晚期的青铜制品中,考古人员还出土了用含锡量高达20%的青铜锻打成的颈圈。因为含锡量高很容易碎,所以制作时须锻打成多股再扭曲而成。在青铜时代之后,班清经历了铁器时代。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公元前1000年左右制作的铁制手镯和铁制矛头,出土了为数不多的铁器,有铁脚镯、铁手镯和双金属(铁包铜)的矛头、斧头等。
班清的陶器制作技术
班清古代居民在陶器制作上的水平,包括丰富多彩和多种多样的风格,也给现代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班清遗址中出土有众多形状不一的陶器,在浅黄的底色上,绘着深红色的图案。这些图案有些是古代班清居民随心所欲、一挥而就的,有些则是经过深思熟虑而精心绘制的几何图形,如同古希腊的骨灰罐上的图案。从制形上看,有些是颈部很细的高花瓶,这需要很高的制作技巧;有些是矮胖的大缸,上面却有着极为精致的图案,显得有些不太协调。此外,还出土了一些用象牙和骨头雕刻的人像,用玻璃和次等宝石制作的光彩夺目的珠串。
1982年,美国考古学家乔伊斯·怀特把在班清古墓中发掘出土的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在早期(公元前1000年左右)陶器中,摇摆压印、丝线标志和雕刻图案是普遍使用的装饰技术。至早期的后半叶,手工绘制简单的线条图案日益盛行。球状的陶器有的有美丽的短花边,有的在下部有着特征性的丝线标志,有的在肩部有着红色的画和雕刻的图案,这些都出现在早期的末期。
中期(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300年)的特征是更大的陶器容量和更小的陶瓷厚度,丝线标志和雕刻也变得更为精细。在班清中期葬品中发现了形态各异的龙骨陶器,有些陶器有着雕刻和着色的图案,有的陶器有着白色龙骨,有的龙骨的脉管镶嵌着厚厚的红边。
晚期(大约公元前300年到公元200年)的陶器普遍用红色蒙在黄色上面,有红色图案的红陶器和红色的磨光陶器,这些陶器有着鲜明的手工设计特色,主要有卷轴形的、涡旋形的、S卷形的、同心圆形的等等。简单的、磨光的、没有绘制图案的陶器在晚期也普遍得到制作,用做祭品的陶器是精心绘制的红色黄色错杂的陶器。
这幅图呈现班清千年前人类的生活
在后来的考古发掘中,随着出土的青铜器和陶器越来越多,考古学家们对班清史前民族的关注、探讨、争论和疑问也越来越多。乔伊斯.怀特曾经写道:“从班清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来看,班清一定是一种地区性的中心,然而又是什么样的中心呢?”他在这里画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班清青铜文化的谜团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班清人已经掌握了青铜的冶炼技术。班清文化无疑是东南亚最早的青铜文化,因此,一些泰国历史学家据此推断,也许班清就是世界青铜文化的源头。
然而,这种看法并未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学者们的共识。有人指出,在班清文化的同时或稍晚,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也先后出现了青铜文化,而这些地域有的与班清距离非常遥远,中间还隔着沙漠、高原、山脉或海洋。如果说班清是世界青铜文化的源头,那么这些地方的青铜文化是如何产生的,难道他们都是从某一个源头传过去的吗?如果进一步追问,远古时代世界上的青铜文化到底是一源发生的还是多源发生的呢?
还有人问道:虽然班清的青铜文化时间久远,但从发掘的情况来看,在这里似乎并未发现最初的青铜冶炼产生过程。那么,班清的先民是怎样获得青铜冶炼加工技术的?他们是这项技术的原创者还是从别处学来的呢?由于这些问题不仅关系班清一地,而且涉及到人类青铜文化的起源,事关重大,未经深入研究谁也不敢轻易下结论,所以这些疑问至今仍未解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