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破除人才评价的唯学历论
从市场机制角度看,学生对某一教育的选择,会迫使这一教育提高质量以增加吸引力,因此我们期待考生的理性选择,能促进高校重视研究生教育质量。但必须注意的是,在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加上整个社会还存在学历情结,在考研中,还有着诸多不理性的成分。比如,因本科就业难而考研,把考研作为就业“避风港”,延缓两到三年就业;为提升自己的学历身份而考研,有考生还片面认为,有一张研究生文凭,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这些不理性的因素不消除,考研就很难降温,也难真正回归理性。
为此,要让考研回归理性,首先,需要淡化一纸文凭的价值,建立基于能力、素质的人才评价体系,2010年颁布的国家人才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破除人才评价的唯学历论,这就是要消除学历社会不健康的人才观,只有当读研成为提高能力和素质的选择,而不是为了一纸文凭时,才会减少考研中的“文凭消费”。
其次,要改革研究生招生、培养、管理制度,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精神,推进高校自主招生以及教育管评办分离,在研究生招生中,要改变依靠统一分数选拔学生的招生制度,扩大学校,尤其是导师的自主权,关注学生的大学综合表现和学术潜能,而不是考研应试能力,同时,要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创造条件,让学生能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大学。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要把办学自主权交给学校,像专业硕士招生,国家可以制订总体的发展战略,出台支持政策,但学校究竟开设哪些硕士教育、招生规模如何,这属于学校的自主权,只有学校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确定招生计划、设置课程,采取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让教育货真价实。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