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从论坛升格为国际组织涉及一系列问题:是否要确定新的正式名称,是否要提升现存秘书处的功能,还要建立哪些常设机构,机构设在何处,以及起草成立宣言和组织宪章等。这些,可能成为“亚信”上海峰会讨论的热门议题,而中国作为“亚信”主席国和峰会主办国,对这些问题具有比较重要的发言权。
其三,舆论界看好“亚信”上海峰会具有的“多边搭台双边唱戏”的功能。不少学者认为,拥有众多成员国和观察员的“亚信”为中国进行双边外交提供了一个重要舞台。例如,通过在“亚信”升格等方面的密切合作,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亚信”创建国哈萨克斯坦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通过主办“亚信”峰会,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及上合观察员和对话伙伴就事关双边关系和上合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进行及时沟通和商讨。
日本、菲律宾等国与中国存在领土、领海、岛屿争端,在正式会谈难以安排或难有进展的情况下,也有可能通过“亚信”峰会这一平台进行非正式的沟通和对话。
同时,其他处于冲突或对立状态的国家也有可能利用这个“多边”机会进行接触和对话,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朗和美国、土耳其与埃及等。
其四,中国以上海峰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向西开放”。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中国对俄罗斯、中亚、西亚、南亚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日益增加。例如,上海企业实施的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项目和德黑兰地铁项目等均具有很大影响,在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投资项目和意向也与日俱增。上海附近的义乌已成为将中国小商品推向上述地区的主要批发中心。
由于“亚信”已成为联结东亚、中亚、南亚、中东,乃至欧洲的重要纽带,因此“亚信”峰会可以成为中国、特别是中国西部和峰会主办地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提升与上述地区经贸合作的重要契机。同时,近年来中国通过上合组织、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亚欧会议等机制不断加强中国与俄罗斯、中亚、西亚、南亚国家的文化教育合作,逐步构筑起促进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的新“丝绸之路”。
无疑,由于“亚信”汇聚了亚洲从东到西的几乎所有国家,可以在推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虽然中国西部、特别是新疆在“向西开放”方面具有地理和人文优势,但作为峰会主办地的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也会抓住机遇促进与“亚信”各国的文化交流,以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作者系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