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推动内陆扩大开放

黄奇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推动内陆扩大开放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研究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把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描绘出改革开放有机统一的恢弘蓝图,对于我国加快完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顶层设计,是扩大内陆开放的指针

经过30多年的实践,我们党对开放规律性的认识更加深刻、把握更加准确。这次全会从“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举措。特别是,针对对外开放不协调、不均衡的问题,对内陆开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系统安排。一是“大通道”。“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二是“大通关”。改革“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三是“大平台”。“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四是“开放的产业大集群”。“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形成有利于推动内陆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五是“投资便利化大环境”。“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对服务业、制造业多个领域扩大开放。

我们要按照全会指明的路径,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大通关、大通道、大平台、大产业”和优化“大环境”,真正把内陆从开放的末端变身为开放的前沿。

开辟国际大通道,创造内陆开放区位条件新优势

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出了“一带一路”、“大鹏两翼齐飞”的宏大战略。内陆通过开辟水、陆、空国际大通道,与我国既有铁路、公路、内河航运等连接,就能把新丝绸之路—长江黄金水道—海上丝绸之路连为一体,打通孟中印缅、中巴等经济走廊,联动三大洋、两大洲。内陆特别是西部地区由此就可改变区位大格局,成为对欧亚大陆开放的前沿。

开辟新的国际大通道,需要我们统筹制度安排和设施建设。

在“软件”方面,需要建立国际协调机制,驱动不同国家的“硬件”设施“兼容、运转”。以欧亚铁路大陆桥为例,要使这一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实现常态化运营,必须打通沿线各国之间体制不统一、规则不同的“软件”障碍。一是要建立跨国铁路国际协调机制,核心是各国合作开通“五定班列”,定站点、定线路、定车次、定时间、定价格,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放行,全程监控,编制统一的运行时刻表,统一运单、统一调度。二是要建立跨国海关协作机制,实行中欧“安智贸”试点和多国海关“一卡通”,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全程放行。三是组建各国铁路部门和中国内陆省市合资铁路物流公司,明确协商程序和利益调剂方式,各负其责,利益共享,实现多赢。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