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推动内陆扩大开放(3)

黄奇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推动内陆扩大开放(3)

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构建内陆开放型产业大集群

尽管我国加工贸易已形成了1.8万亿美元的体量,但是近20多年来内陆基本上没有加工贸易。这是因为,加工贸易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大部分来自海外,产品也销往海外,内陆发展加工贸易必须面对沿海到内陆2000多公里距离造成的高昂成本。

加工贸易不是落后的生产力,其产业链全流程,既包含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有很多价值链高端环节。为此,全会提出了创新加工贸易模式的要求。内陆要抓住机遇,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建立整机加零部件生产的全流程产业链,推动加工贸易由水平分工变为垂直整合,使70%至80%的零部件本地制造,变“两头在外”为“一头在内、一头在外”,使进项物流成本大大降低甚至归零。二是解决好保税物流和出项物流。充分利用内陆保税区、国际铁路大通道,发挥铁、空、水等内陆口岸作用,促进产成品和料件进出口关检便利化,降低产品外销物流成本。三是注意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拓展,占领“微笑曲线”的高端,尽可能留下高附加值。

放宽准入门槛,打造外资投资便利化的大环境

扩大内陆对外开放,不仅需要构建“大通关、大通道、大平台、大集群”,还要营造“大环境”。当务之急,要按照全会要求,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顿“四风”,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党风政风,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扩大吸引外资。

一要实现“全方位”引资,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平等开放。二要实现“宽领域”引资,只要不在负面清单之列,就允许外资与国资、民企一样投到各行各业中去。三要实现“多渠道”引资,允许外资进行“绿地投资”、直接并购国企和民企以及通过QFLP、私募基金、证券投资、风险投资等形式进行股权投资。

乘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东风,内陆地区扩大开放,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