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改革如何过大关(3)

吴敬琏:改革如何过大关(3)

中国将往何处去?这正是吴敬琏最为担忧的问题,他说,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十字路口。

“中国这些年来,面对着两个大的问题。一个是经济发展的模式问题,另外一个就是腐败的问题,以及它们带来的各种经济和社会矛盾都会愈演愈烈。”2012年底,在其新书《重启改革议程》的发布会上,吴敬琏如是说。在中共十八大召开前后,82岁的吴敬琏在不同场合,多次呼吁“重启改革议程”。他深刻认识到,改革不能仅是经济方面的改革,而应该是全面深入的改革,包括政治改革、社会改革。

有人说为什么要重启改革呢?它不是一直在启动吗?

吴敬琏在一次演讲中回应道:“为了避免社会危机的发生,必须当机立断,痛下决心,重启改革议程,真实地、而非口头上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建立包容性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实现从威权发展模式到民主法治模式的转型。”他直言不讳地说:“本世纪以来改革出现了停顿,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倒退,所以需要重启。”

在他看来,这是中国唯一可能的出路。

市场决定未来

转型为什么会受阻,改革为什么会停顿?

2009年,在参加第四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时,《小康》记者曾追问吴敬琏:“早在1995年到2000年的第九个五年规划中,就已经规定了实现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的任务。2006年到2010年的‘十一五’规划不但重提这一话题,还列举了转变的具体途径。但为何转变难以实现?”

“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吴敬琏说,“但成效并不显著的原因不外有二:其一,这一转变遇到了许多体制性的障碍;其二,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经济环境和法治环境还有待建立。”

吴敬琏给出的建议是,要有一个顶层设计。从2010年到2013年,在提议重启改革议程的日子里,吴敬琏几乎每天都奔波在路上,出席各种会议,参加各种论坛,写各种文章,与不同阶层的人阐述他的改革思路,提出新的改革方向。

什么样的市场,是吴敬琏理想中的市场?

2013年11月7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随后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熟悉中国决策层文件起草过程的人们发现,这一《决定》吸收了吴敬琏的许多改革设想和建议。

但在吴敬琏看来,最重要的是:“对10年的一个大争论,中共中央做出了一个回答。本世纪初以来,一个很大的争论就是原来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是不是错的?是不是应该加强政府对经济、对社会的管控,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资源配置中到底该由市场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

这个回答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2013年12月19日,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吴敬琏详细阐述了《决定》一文中的关键话语:“要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来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