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大代表“建议”(2)

如何看待人大代表“建议”(2)

二、应在“从群众最期盼领域改起”的建议上充分反映真实民意

汇集群众最期盼改革领域的真实民意,是找准深化改革突破口的保征。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要求:今年的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注1)群众是改革主体,哪些领域先改,哪些领域后改,怎样改,突破口在哪?群众自有谱。为了让各级政府年初制定的改革实施规划更具针对性,人大代表既要深入实际征集民意,又要敞门接纳谏言,力争多方面广听取群众意见,客观真实地汇集集中建言,并创造条件让群众参与“建议”的拟写、参与确定“建议”的格调、参与评判“建议”的质量,切实把民意作为找准深化改革突破口的根本依据。

为使改革“建议”与中央的部署相一致,各地人大代表应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区分情况、分类推进”的要求,围绕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认真做好民意的筛选和考究,区分情况、分类提出。对于那些方向明、改革见效快的问题(如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单独”二胎生育政策等),要在“建议”中提出更为实用的操作措施,助推加快推进;对于那些涉及面广、需要中央统一部署实施的改革(如个人所得税制、延长退休年龄、农业人口落户城市等),要在“建议”中科学提出改革设想,为中央决策提供参考;对于那些需要逐渐推进但又必须实施的改革(如国有企业改革、行业收入调节、房地产税立法等),要大胆进行理论探索,为全面推开提供智力支持;对于三中全会提出的需要推进的制度性建设(如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建设改革、权力清单制度、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没等),要如实反映突出问题,为加强制度建设提供民意依据。

三、应在“全力做好改善民生工作”的建议上充分反映真实民意

改善民生是人大代表“建议”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今年的改革要“全力做好改善民生工作”、“让全社会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最大限度凝聚改革正能量。”(注2)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大势,通过大量“建议”来准确反映群众民生改革的意愿和要求,依靠高质量“建议”的影响力去推动民生问题的改善,是今年人大代表履职尽职的重要抓手。

保障民主是解决民生的前提,没有民主的民生只能是空中楼阁的民生。为了“把市场的手、政府的手和人民群众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聚集更大的力量”(李克强),加快民生各种保障制度的改革步伐,人大代表的“建议”,应当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从三个方面处理好反映改善民主政治诉求与反映改善民生具体问题的关系:一是把反映改善民主政治诉求放在反映改善民生具体问题的首位,积极构建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利益表达和协调的制度平台,使“建议”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不同层次群众的民生政治要求;二是把反映决策和制度执行存在的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核心,认真调查和反映改善民生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纠正侵害群众民生合法权益的不良现象;三要把反映如何提高人民群众自我民生权益表达能力作为改善民生的关键,重点反映如何完善和普及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表达方式上,逐步实现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常态良性互动,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