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挂号像取款“三长一短”有改观

看病挂号像取款“三长一短”有改观

探问吉林省首个自助医疗服务系统

核心提示:在投入了500余万元的款项后,今年1月2日,吉林省首个自助医疗服务系统投入运行,6日,使用这一系统的人数突破700大关,已占到当日门诊总数的近五分之一。

挂号时间、候诊时间和缴费时间长,就诊时间短……长期以来,在医院求诊时遭遇的“三长一短”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家庭。

然而从本月2日起,每天都有超过500名患者开始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通过吉林省首个自助医疗服务系统实现挂号、付费等就诊流程。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副院长崔树森说,未来患者看病,会像去银行ATM机取款一样方便。

病看得畅快,钱花得明白

7日9时,记者赶到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正值患者求诊“高峰期”:门诊大厅里人声鼎沸,在7个标示着“挂号/收费”的窗口前,每列长队里的人数都在40人左右,若按传统方法排队求诊,光挂号就得耗去40分钟左右的时间。

就在大厅数列长队的两侧,整齐的摆放了两列共八台自助医疗服务系统终端机。大厅导诊护士从队伍中随机招呼出前来替父亲挂号的长春市民王佳丽。在导诊护士的帮助下,王佳丽拿到了中日联谊医院的就医卡后,又将就医卡插入自助终端,在按提示内容对卡完成现金充值后,她根据自己父亲的病情选择了一名合适的医生。很快,挂号收费凭证就打印出来,仅花费1分36秒。

不仅节省了挂号的时间,而且还免去了缴费排队的煎熬,在导诊区负责人的帮助下,长春市民刘秀芹的女儿立即在终端上查到了刘秀芹在门诊上所有医疗花费的明细,刘秀芹的女儿对记者说,“现在是病看得畅快,钱花得明白!”

灵感源于自助办理登机牌

从开始筹备到投入使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总会计师高春明带领着他的团队为这个自助医疗服务系统奔走了半年有余。谈起该系统的起源,高春明称其是来自一次乘飞机时自助办理登机牌的经历。“身份证一刷,信息就显示出来了,一核对、确认,登机牌就打印好了。”

起初,有银行愿意全额出资帮高春明建立这套系统,但他们提出就医卡充值时只能使用现金或本行的借记卡、信用卡,并排斥其他银行卡。为了让患者绕过银行自设的“门槛”,高春明修正了起初的一些想法:他向上级领导提请,决定由医院直接出资支持系统建设,给就医卡充值时现金、银联卡和存有余额的医保卡都不会被排斥。

在投入了500余万元的款项后,今年1月2日,吉林省首个自助医疗服务系统投入运行,6日,使用这一系统的人数突破700大关,已占到当日门诊总数的近五分之一。

未来目标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尽管医院的人工服务窗口会随着自助系统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高春明回应说,人工窗口会保留下来,“一些服务功能和应急反应还是目前自助系统不具备的,所以我们还是需要人工服务。”他说,“人员精简后,人工窗口的服务质量会比以往更加全面,可能患者选择机器是选择效率,选择人工就是享受人性化的服务了。”

高春明表示,未来他希望能把现有的就医卡直接用银行卡或者医保卡替代,整合当下所有的平台和资源,从而让就医卡真正演变成全民的一本健康档案,彻底解决人们的“看病难”问题。

“根据这个系统的推进,我们还会逐渐培养患者养成按时段预约挂号的行为习惯,”崔树森说,“门诊会根据预约病人的数量考虑增加出诊医生的问题,甚至可以根据预约病人的特点整合一些科室为暂时的综合诊疗中心,延长每个患者的就诊时间,让大家都把病看明白、看到位。”

(记者姚友明 何悦 姜明明)新华社长春1月8日新媒体专电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