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坚持”:改革攻坚的理论法宝
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课题,成为砥砺中国智慧巨能量的“磨刀石”。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持续致力于回答这一时代课题,同时也以最富创造力概括力的崭新论断,不断刷新着回答这一时代课题的“中国答卷”。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这“四个坚持”的最重要经验,亮出了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答案,是新时期颠扑不破的真理。
当世界以惊讶的神情,聆听传奇式的“中国故事”;当世界以质疑的眼光,看待世所罕见的“中国难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既没有自我陶醉,也没有知难而退,而是继续运用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经验,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遇到的矛盾问题提出全新思路和创新论断。“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中国智慧的最新亮色和闪光点,集结成引领改革新航程的时代号角。
突破瓶颈、打通关节:改革攻坚的重点任务
无限风光在险峰。然而,险峰面前,往往山重水复疑无路。要翻越险峰,必须在荆棘丛中闯出新路来。从魏源所向往的“风气日开,智慧日出”的“开放中国”,到梁启超所呼唤的“常思将来,常敢破格”的“少年中国”;从李大钊所期盼的“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青春中国”,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强调的“中国梦”,都如同险峰高处的灯塔,召唤着人们闯难关、开新路。
道路如经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打通关键节点的道路,疏通社会机体的经络,才能让一切积极因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明进步的源泉充分涌流。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强国路上的重大矛盾问题,提出了全新的思路,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在突破瓶颈、打通关节上做足了功夫。无论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还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无论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还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无论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还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无论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还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会都在关键环节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思路和举措,深层次改革的大幕就此开启。
单兵突进难奏效,按下葫芦浮起瓢。全会告别了单方面改革的时代,着眼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会作出的改革部署,通过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综合集成破解矛盾问题,打响了围歼顽瘴痼疾的攻坚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