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宏观的视角来看,公平可以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种基本形式。中国共产党的公平思想与这三种基本形式具有契合性。在起点公平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把社会政治制度公平作为起点的公平,将之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前提;在过程公平上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强调法治在实现公平中的关键作用,把依法治国作为实现过程公平的基本保障;在结果公平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把民生建设作为促进结果公平的基本手段。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分别从社会政治制度、根本治国方略和公平分配三个方面,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公平思想的三维向度。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公平思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
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1]这一论述涵盖了中国共产党公平思想的基本内涵: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就三者的关系而言,权利公平和机会公平属于起点的公平,规则公平是过程公平的主要内容和保障,而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确保结果公平。
一 中国共产党把社会政治制度公平作为“起点的公平”
(一)制度依赖:制度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保证
制度是人的存在方式。制度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来说,是一种既定的力量,它限定、规范和塑造着人的活动和社会关系以及人的个性。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制度供给、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社会制度变迁史”[2],更是一部社会公平思想演进史。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不公平。”[3]一般而言,制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一个社会根本的政治制度,也就是社会制度,另一种是具体的制度。这里所论的制度是指一个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一定的社会制度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并受到一定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关系的影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人们之间关系的某种结构性和秩序性”[4]。不同的历史时代,人们会根据不同的生产力需求提出制度安排,以便为人们追求财富提供有效的保护,并为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社会关系的协调提供发展的动力。因此,制度的产生、发展与变迁,为社会公平创造了首要的前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