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公平思想的三维向度(3)

论中国共产党公平思想的三维向度(3)

无论是党的一大提出的“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还是二大提出的“铲除私有财产制度”都包含了改变社会基本政治制度的思想,都说明了社会制度在实现公平中的基础性、起点性作用。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成为国家的主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在新中国得到确立。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9]“一切发展进步”当然也包括了公平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和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制度、道路和理论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10]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11]

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之所以坚持社会政治制度在实现起点公平中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就是因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实现真正公平创造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公平提供了根本保证,是实现公平的基础和前提,具有起点性作用。在当下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1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确保公平正义的实现。

二 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作为实现“过程公平”的基本保障

(一)规则与程序:过程公平的实质内涵

起点公平是实现公平的基础和前提,在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之间还有一个实现公平的桥梁,这就是过程公平。所谓过程公平就是指社会各个方面的运行过程要遵守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从而杜绝主观性和随意性,确保结果公平的实现。过程公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个是规则公平,一个是程序公平。为了实现过程公平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遵照一定的程序。从规则和程序的关系上来讲,程序实际上是规则的一个部分,因为程序也是一种规则的体现。就二者在实现过程公平中的作用来讲,规则公平是保证过程公平的实体部分,是确保过程公平的决定性因素。程序公平是过程公平的外在表现,影响着过程公平的实现程度。规则离开了程序就会成为教条,而程序离开了规则就会流于形式。如果把公平正义比作社会价值上空的太阳,那么其耀眼的光芒,就会照射在维系整个社会运转的规则体系和具体规则之上。公平是规则的灵魂,也是规则自身所追求的价值规则目标;规则是公平的支撑,更是公平实现的重要保障。公平的结果,离不开合理规则的保障。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