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元: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2)

张祥元: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2)

摘要:张祥元,男,55岁,2003年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和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此外还曾获苏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苏州市“十佳转退军人创业精英”等荣誉称号。张祥元坚持群众婚丧喜庆、大病住院、突发事件、家庭邻里纠纷“四必访”,他对百姓的真情、对事业的执着感动着全村百姓。

在创业富民中体现为民情怀

张祥元1978年应征入伍,在部队服役期间参加过发生在祖国西南边境的自卫反击战。1981年,他退伍回乡,一开始担任村办厂会计。1988年,村里安排他担任原青台村水产经理部经理,为他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后来,他又创办了一家烧碱厂,是10多家村办企业中效益最好的一家。

市场和命运往往会捉弄人。1991年,张祥元再次创办吸塑厂,由于当时国内市场不景气,加上身体状况不佳,企业濒临倒闭,张祥元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原青台村党支部书记张长兴伸出了援手,并宽慰他:“先把身体养好了再说,企业的上交款可视具体情况酌情缓交。”

面对党组织的深切关怀,张祥元激动地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决不会向困难低头!请村里放心,上交款保证分文不少!”为了挽救企业、避免集体经济损失,也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他在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提前出院,开始了起早摸黑、艰难寻找新出路的日子。凭着在部队锻炼出来的那股子不服输、不怕苦的闯劲儿,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张祥元终于使企业扭亏为盈。

1997年,村集体企业转制,张祥元创办了江苏张氏航空精塑有限公司。2000年,他当选为原青台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原占上村和青台村、黄渔村合并,他又当选为新占上村党委书记。面对全村3000多名村民的期待,张祥元意识到,只有抓住机遇、再接再厉,才能为富民强村打牢坚实的基础。他经常组织全村企业老板交流经验得失、互相取长补短,鼓励他们团结一致向前看、加快步伐搞发展。通过十几年的艰辛创业和不懈努力,目前全村企业已发展到145家。2013年,全村工业销售总收入超过10亿元,村级可支配收入达1267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全村大多数村民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

在实干兴村中彰显务实作风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张祥元时时以此告诫自己。虽然地位变了,工作忙了,但求真务实、关心群众的作风不能变。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我们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我们的安危冷暖记在心上。担任村党委书记以来,他带领村“两委”投资9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自来水管道改造、绿化种植、集贸市场建设等20多项民生实事工程,大家提起这些无不拍手称赞。

当村党委书记10多年来,张祥元基本不拿村里工资。2001年,他用上级批给他的全年工资连同自己企业里拿出的资金共30万元,为全村建造了一个老年康乐中心和一个村级医疗站,既为村里的老年人开辟了活动场所,同时也缓解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尽管家人对他的大公无私偶有怨言,他却总耐心地开导他们:“作为一名党培养出来的村党委书记,苦一点、作贡献是应该的。一个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010年,张祥元带头向苏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捐款20万元。2011年6月,他和村里的几名党员共同资助丈夫早逝、自身长年患病的村民张菊英,将其危房推倒重建并装修,为她的女儿举行了婚礼,帮助张菊英留住了外地的女婿。这件事被全村百姓传为美谈。

此外,张祥元坚持群众婚丧喜庆、大病住院、突发事件、家庭邻里纠纷“四必访”,他对百姓的真情、对事业的执着感动着全村百姓。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