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张力:提高中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要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3)

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政策要点

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坚持教育三个面向,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而且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接过这个火炬,继续推进教育改革。那么,我们的教育改革正处于的方位是什么?从这张表当中可以看到,其实在1949年,中国大陆的人口是5亿,当时的80%,也就是4亿人左右是文盲或半文盲,另外一亿人具有不同文化程度,其中在校生基本上整个加起来也就是4千万人,其中小学在校生3700万,大中学加起来也就是100多万,整体的教育普及程度像一个倒置的图钉,这是非常典型的穷国的状态。

经过了多年奋斗,到了2000年的时候,我们就变成金字塔型,就是说除了小学普及以外,慢慢的初中也开始普及,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在校生慢慢也开始增加,直到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小学的在校生人数是有所减少的,这是受到了计划生育的影响,从最多时的一亿六千万小学在校注册生,到现在不到一亿人。与此同时,初中和高中的在校生人数已经大体相当了,而且高等教育的在校生数整体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所以更像是一个底部略宽的正梯形。可以这么说,全球210个国家,能够达到正梯形的国家,目的基本上有1/3左右,也就是70个国家左右,那么,我们建设人力资源大国,这个门槛迈进来了,下面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个梯形的顶部会变得更宽,这就标志着人力资源的开发从初级水平到中级水平,再到高级水平,从浅度开发到中度开发,再到深度开发。

另外有一个指标,也是联合国一些国际组织经常用的,叫大中小学的毛入学率对比。毛入学率的定义就是,分母是某一年龄段的人口,比如中国小学的毛入学率的分母就是6到11岁孩子的总数,初中12到14岁,高中15到17岁,大学18到22岁。那好了,分子是什么?就是不分年龄的所有在校生、注册生,都算进来。这表明这个国家也好、这个地区也好,能够提供多少受教育的机会,也就是说,如果他提供的可能性非常小的话,这个数字就会非常小,比如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学毛入学率就不到10%,不仅是国家没有足够的钱,老百姓也没有足够的钱去交学费,很穷,所以就没有办法。但是小学的毛入学率,好像大多数国家都超过了100%,为什么超过100%?净入学率可以说超不过100%,最高达到100%,但是毛入学率超过100%是因为有很多超龄的学生在学校,假定某个国家,实行小学阶段的留级制度,学生如果学习跟不上,就让他再读一年,这是一种情况;假如学生又没有按规定的入学年龄入学,本来是六岁入学,七岁、八岁、九岁才入学,那当然也会超龄;假如辍学率又很高,再动员回来,继续完成小学学业的这些大龄学生,那当然年龄也会超过。那么,这种状况在中国是怎么样的呢?从1988年到1995年之间,中国小学阶段的毛入学率曾经达到了138%,也就是说,我们当时的辍学率,未能够按时入学的,包括留级的这种状态都比较多,所以直到我们控辍保学,慢慢把小学的毛入学率从138%降低到世纪之交时的110%,然后再进一步稳定在现在104%的样子,等于是回落了的,这种回落是很好的、理性的回落。

那么,我们从这张表当中可以看一看,大中小学综合的毛入学率,世界各国的平均数是75%,而中国在2011年的时候,已经跃居中等偏上水平,达到78%,其实取得这样一个成就,我们所用的时间并不长,2000年中国在哪儿?可能大家不一定会想像得到,当时的毛入学率虽然在小学阶段比较高,是110%,但是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为85%,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46%,大学阶段的毛入学率10%,所以说2000年的时候,上高中比现在上大学还难,因为还有一半是在上中职,等于毛入学率46%,一分为二,23%能够上普通高中,再跟同龄人相比的话,就是10%左右上大学。经过了新世纪十年的奋斗,我们跃上了新的台阶,我们会看到2010年、2011年,甚至2012年的数据也出来了,我们的初中毛入学率超过100%了,而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去年已经达到85%,大学毛入学率达到30%。所以再过一个十年,我们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肯定超过40%,而且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超过90%。

与此同时,2020年印度会不会跟进?会,他会跟进到第三组来,还有东亚和中亚,也都会跟中国一样,跑到第二组,中东欧跑得也快,有可能一下子就窜到第一组去,所以世界的格局将来有可能就是这样一种竞争,欧美领跑,在第一组,然后亚洲相当一部分地区和拉美加勒比海,包括中国在内,在第二组,剩下的就是西南亚、阿拉伯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会在三、四组合并的一个状态。所以小学的普及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初中,然后是高中,再是大学。

我们都知道现在大家感觉到我们的高等教育经常会碰到什么历史上最难就业季,对不对?六、七百万毕业生就最难了?那将来每年一千万毕业生怎么办呢?我们现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才30%就难了?那欧美国家都100%了,所以说,中国这种人力资源开发,肯定会水涨船高,慢慢的、渐进式的不断跃上新的台阶,我们会保持着追赶发达国家的态势,但是我们追赶又不能太急,如果追赶太急的话,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明显就不能采取韩国的策略,韩国在1988年的时候,当时的首都还不叫首尔,叫汉城,在汉城奥运会的时候,它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百分之三十几。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隔20年,它的毛入学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几,接近九十了,二十年当中,韩国的大学毛入学率上升了50个百分点,全球没有人指责说韩国的文凭兑水了、稀释了,对吧?百分之八、九十的大学文凭怎么来的?咱们都清楚,那就是私立大学,只要交钱,最后都能够拿到文凭。中国没有走这条路,中国现在可以说五分之四的学生是在公立大学完成学业的,五分之一是在民办大学、民办学校拿到学历文凭的,我们对质量把控得应该说得到了世界同行的公认。那么,全球在这么一个你追我赶的态势下,谁去看你所谓一般学科的学术性质量?最后还是要看你这样一个高等教育培养的模式是不是能够跟本国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美国现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都超过100%了,七十年代,离现在四十多年前,美国纽约的出租车司机拿着大学文凭开出租的只有1%,现在呢?有大学文凭的出租车司机占到百分之三十几。二、三十年前,美国一个普通高中毕业生还勉强能够拿到超市收银员这个岗位,那现在你们看一看,美国超市的收银员全部都是两年制社区学院的女毕业生,你要是高中毕业,到超市找工作,直接给你拉到后院当搬运工去。

所以,就业肯定是一种结构性的迁移过程。现在我们还在精雕细刻,在未来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迈上40%、80%这样的槛,应该说是能够预期的,而整个人力资源在市场配置的机制下,学校怎么能够更好的办出特色?学生怎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真才实学,得到社会的认可?所以到了二十一世纪,现在上百个国家的教育部长有一个共识,就是我们的高等教育不再仅仅是培养科学家、工程师、高端技术人员以及经管、政界这些精英的人才,那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干什么?培养负责任的公民,而且要把高等学校变成方便这些公民能够进入、离开,再进入、再离开,不断进修、学习、充电的终身学习的平台。所以未来的高等教育就有点像世博园中国馆,当基础的四根柱子打好了之后,上面是一个开放的倒伞状的平台。那时候可能不会限制你的职业、年龄、性别,只要有需求,都在一定的方式当中可以进入,所以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并不是一件好像离我们很远很远的事情,看不见摸不着的事情,随着大规模的网络公开课的兴起,随着我们整个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就是一个必然要到来的事情,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迎接这样一个趋势的到来。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