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感染“荷兰病”初级产品出口发展模式难为继(2)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新兴经济体对原材料进口的旺盛需求以及由此带来的大宗商品繁荣周期,不少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拉美国家迎来了经济增长的“黄金期”:经常项目出现盈余,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双双增加。这为当地政府实施反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积累了雄厚资本,利于抵御金融危机冲击。

初级产品出口模式的脆弱性

近年来,许多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初级产品出口的空前繁荣,但与此同时,“荷兰病”的症状也在逐渐显现。

根据拉加经委会日前公布的2013年拉美经济初步评估报告,2013年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率约2.6%,低于此前预测的3%。与此同时,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修正了各自的经济预期数字,分别从年中预测的3.3%和3.5%下调至2.5%和2.75%。

不论2013年的最终经济增长率是多少,一个不争的事实是,2013年将成为自2010以来连续第三个经济增长减速的年份。拉加经委会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拉美地区经济增长达到近期历史高位的5.8%后,2011年、2012年持续下滑,分别为4.3%和3.1%。

尽管导致拉美经济出现下滑的因素很多,各国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但上述国际组织一致认为,新兴市场需求减少以及初级产品价格波动是一个突出原因。2013年,智利和秘鲁的最主要出口产品——铜的价格年均下降了7.6%,黄金的价格则跌去了13.1%。这表明,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拉美国家的贸易条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恶化。

对此,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阿莉西亚·席龙对新华社记者说,这种初级产品出口模式是拉美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因为这“会使拉美地区的经济长期处于脆弱状态”。

席龙解释说,造成这种脆弱性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的金融化。拉美国家和企业并不能决定其出口的初级产品价格,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各个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市场,投机因素加剧了价格的波动性。而拉美国家对于这种波动性只能被动接受,缺少足够的议价能力。

拉美结构性调整在所难免

诚然,“去制造业化”是一些拉美国家为适应国际市场变化而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如今,面对内外部环境的新变化,拉美国家则面临着新的转型压力,新一轮的结构性调整在所难免。

2

(图片:玻利维亚的蒂亚瓦纳科古印第安遗址。蒂亚瓦纳科遗址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交界的的的喀喀湖附近的玻方境内,由重达几十吨甚至数百吨的巨石砌成。)

在外需不振的大环境下,拉美国家在转型中纷纷以拉动国内需求为第一要务,目标是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制造业能够提供稳定就业,因此成为拉美国家进行结构性调整的重点领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