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点”之思:历史、典籍中的执政思想源泉

“原点”之思:历史、典籍中的执政思想源泉

传统文化精华与习近平治国理念

【摘要】习近平是我党历史上一位熟知中华历史文化经典并广泛运用于社会实践中的领导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是习近平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在习近平倡导的“中国梦”、以民为本、以法治国、人与自然和谐一体、新型国家利益观等重要的治国理念中,都能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厚重的历史影响。习近平的治国理念,大量地借鉴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精华,并紧密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赋予其新的意义,既使中国的社会发展实践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获取正能量,又反过来使中国的历史文化精华在新的实践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习近平  治国理念  传统文化  新型领导人  执政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从十八大就任党的总书记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年时间中,无论是在中国的内政还是外交方面,习近平都提出了许多新理念。这种治国理念既来源于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实践发展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来源于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提炼和总结。正如习近平所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①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是习近平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在习近平倡导的“中国梦”、以民为本、以法治国、人与自然和谐一体、新型国家利益观等重要的治国理念中,都能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厚重的历史影响。

习近平是我党历史上又一位熟知并广泛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型领导人

习近平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兴趣,是我党历史上继毛泽东之后,又一位熟知并广泛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领导人。在2003~2007年这四年多时间里,习近平为《浙江日报》写了两百多篇短文,后来汇集为《之江新语》出版。在这本小书中,他先后引用过的经典不下数十本、篇,笔者在此试举其中数例如下:

在谈要有艰苦奋斗精神时,引“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谈学习境界时,引王国维的治学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谈努力打造信用浙江时,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为政》);谈领导人应有战略思维时,引“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谈领导干部要珍惜在位时间时,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倶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但愿苍生倶温饱,不辞辛苦出深林”(于谦《咏煤炭》);谈平安和谐时,引“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追求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平安社会、和谐社会,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就说“和为贵”(《论语·学而》),“和而不同”(《论语·子路》);在谈到文化是灵魂时,引“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在谈多读书、修政德时,引“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王安石《洪范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谈到弘扬正气时,引“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顾炎武《与公肃甥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谈人人尽职工作时,引“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朱熹《礼记·学记》注解);谈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时,引“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谈求知善读、贵耳重目时,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谈勇攀科学发展高峰时,引“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谈要善于学典型时,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说苑·建本》);谈求真务实时,引“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申鉴·俗嫌》);谈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时,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谈为政者需要学与思时,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和“政如农功,日夜思之”(《左传》)。②

这些引语中,以《论语》为主,有《孟子》、《中庸》、《左传》、《老子》等广为人知的经典,还有许多是一般人甚至学者也不熟悉的,如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于谦的《咏煤炭》、荀悦的《申鉴·俗嫌》,这说明习近平很早就开始广泛阅读,才能熟知于心,并能在适当的场合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向国内国际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软实力

十八大后,习近平延续了这种讲话风格和习惯,无论是在国内讲学习的重要性,谈党的十八大精神,还是在出国访问的重要讲话和与外国记者的问答中,习近平总能根据当时讲话的主题,恰当地引用中华文化中的经典来表述他的思想。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谈到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时,引苏轼《范增论》中的“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来论证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③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引明末清初顾炎武的思想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引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说明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同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引《尚书·大禹谟》中的“满招损,谦受益”,表明中国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引用了大量的经典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例如,他引《孟子·尽心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批评干部学风不浓、玩风太盛会贻误大事,引《论语·雍也》第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学习的最好教师是兴趣,引《论语·为政》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引《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来说明如何学习,引《荀子·大略》中的“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强调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性。④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引《诗经·召南·采蘩》中的“夙夜在公”表达他担任国家主席职务后为民服务、为国尽力的决心。

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引《荀子·儒效》中的“积土为山,积水为海”来说明要坚持不懈推进中非合作,引《论语·颜渊》中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明中国政府说话是算数的,引《诗经·小雅·小旻》中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表达履新职后深感责任重于泰山的心情,引李涉《题鹤林寺壁》中的“偷得浮生半日闲”表示自己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2013年3月22日,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时引中国古代格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明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把旅游和读书结合的传统。

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访问坦桑尼亚时引王安石《明妃曲》(其二)中的“人生乐在相知心”表达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2013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南非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引东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博喻卷第三十八》中的“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肯定金砖五国为实现共同发展的宏伟目标走到一起。

2013年4月1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引汉代桓宽《盐铁论》卷二之枕边第十二篇中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说明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引晋代袁宏的《三国名臣序赞》和《尚书·君陈》中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强调应坚持开放包容,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

2013年5月2日,习近平给北大学生回信中引用欧阳修“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指出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引宋代刘斧《青琐高议》中的“长江后浪推前浪”,说明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的历史规律和“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引《尚书·周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勉励青年一代树立远大理想;引袁枚《续诗品·尚识》中的“学如弓弩,才如箭镞”,鼓励青年人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引《大学》(第三章)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鼓励青年勇于创新;引左丘明《国语·周语下》中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勉励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

2013年5月31日至6月6日,在应邀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进行国事访问时,习近平走一路,引一路,用他所熟知的中国经典表达对拉美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如在墨西哥访问时,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坏晋馆垣》中的“宾至如归”,表达对墨西哥人民的友好情谊;引孔子《论语·卫灵公》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国与国之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原则;引庄子《逍遥游》中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表示要让中墨两国人民友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引元代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中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比喻中墨两国人民友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⑤

大量广泛引用中国历史的这些经典名言名句,使得习近平的讲话既生动、精练、简洁,又高度概括、别有情趣,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习近平自觉和大量地引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名句,大大激发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也向国内国际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非凡魅力。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