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几个问题(2)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几个问题(2)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是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是典型的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中国的这一特殊国情,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经过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这种曲折、经验和教训,促成中国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对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更加丰富。我们体会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认识并不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一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的,二者缺一不可,离开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又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定具有国别特征,社会主义必须和一国的实际和国情相结合才是现实的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这些观念变化,使我们认识到,我们搞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深化认识。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这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但是,这并不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终结,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与时俱进。

(二)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什么是核心价值观?怎样的概括才能真正地既反映客观现实,又能够形成人们的共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同样是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同时,价值观的问题又更多地带有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传统。在中国,传统价值观有着深厚的基础和深刻的影响,对于传统价值观如何评价,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从总体上说,人们认同传统价值观中既有优秀的,也有糟粕的因素,但哪些是优秀的价值观念,哪些是应该抛弃的价值观念,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有关这些问题的争论至今仍在持续。关于西方的价值观念,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同样看法不一。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的价值观念,又不能盲目排斥西方的观念,这在抽象层次上人们可以达成共识。但哪些是不能照搬的,哪些是不能盲目排斥的,这些问题都有不同看法。还有不少的观点认为,西方的价值观念具有“普世性”,以所谓的“普世价值”来作为形成我们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参照。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评价西方的价值观念,怎样把西方反映时代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与中国本土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价值观的精华结合起来,人们的意见也很难统一。在本国的、传统的、西方的众多价值观念中,要从中提炼出能够得到大家一致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并不容易。

(三)在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核心价值观这两个基本要素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还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概念,使之成为既能够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又能够得到社会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