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值得赞美的是,这里云山所讲的另一段话:
推动形成好人好报、善有善报的正向机制,形成崇善向德、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说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名贤集》开篇第一句就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都是给让人崇德向善注入内在的动力。我以为,云山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巨匠,他把崇德向善的动力在哪里想得很明白,看得很明白,于是就说得明明白白。看来,做核心价值观,就一定得奏响善有善报这样的和弦。
云山所讲“三常”说
云山讲核心价值观是层层递进的,价值观怎么形成,好的活法怎么形成,云山说:
要把增强社会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作为重要着力点,使人们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作善举。
我以为,云山这“三常”讲得太好了,好就好在他把修心和修行连在一起了,这里透着云山的一种大见识:有行无心行必不能远;有心无行心必不能固。我也读过一些马克思的哲学,觉得云山的这“三常”也是马克思的认识论,讲的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的善心善行不断提升的过程。云山开的这个方子真好,我们按这方子吃药进补,估计强身健体、驱除病厄是完全可行的。
云山所讲“罗盘”说
看云山的“罗盘”说,是这样讲的:
要善于运用大众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加强核心价值观在网上传播,最大程度地唱响网上正气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心灵的罗盘,成为人们的情感寄托。
他是从唱响网上正气歌的角度说的话,说的是在新媒体时代社会大众怎么给自己定方向,怎么能使自己不迷途。这话说得很有针对性,现在网上杂七杂八,干扰人心、干扰视线的话题挺多,假恶丑经常遮蔽真善美,人心中没罗盘确实不行。云山说把核心价值观作为人心中的罗盘,在今天的时代特别重要。有意思的是,罗盘是我们中国人的发明,好像是指南针的意思,但它实际比指南针的含义要宽,中国人听起来更明白更亲切,这是典型的中国话语,是用中国声音表达中国人的心音。一直以来,云山给我的印象就是他有很深的百姓情结,所以他用百姓话语作文化表达,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