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若麟:如何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

郑若麟:如何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

原标题:坚持独立外交与相互尊重——我们如何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

五十年前的1月27日巴黎时间中午时分,一份同时在两国首都公布的仅44个汉字的联合声明,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中法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今天我们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问题是,中法建交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遗产?

谈到中法建交,不可能不论及戴高乐将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法建交的精神遗产也是戴高乐的遗产。当时中国是美国的意识形态“敌对国”,与此同时中国也与霸权主义的苏联交恶。戴高乐将军“承认中国”,从某意义上来说,确实为中国打破“光荣孤立”提供了契机。

但人们往往淡忘的是,“承认中国”也同时为法国外交的独立精神提供了最佳佐证,甚至大大提升了法国在冷战期间的国际战略地位。事实上,戴高乐迈出这一步绝非偶然。确实,戴高乐领导的法国在当时是西方阵营中的一员。但戴高乐既没有忘记罗斯福、邱吉尔在二战期间对他个人的羞辱,也没有忘记法国在二战后承受的国家羞辱。美、英蓄意将法国排斥在战后布局的国际谈判格局之外是众所周知的。罗斯福与邱吉尔刻意将戴高乐先后排斥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峰会之外,戴高乐对此始终未能释怀。美国甚至在战后试图将法国置于盟军占领和行政管理之下。只是因戴高乐抢先回到巴黎并成立临时政府而未得逞。但美、英拖了整整六个月才承认法国新政府……这些,都是导致法国在戴高乐领导下走向“伟大和独立”的重要内在因素。

事实上,承认中国,是法国向当时的西方“盟主”美国霸权发出的一个明确信号:法国并非所有事务都以美国之马首是瞻。戴高乐当时实际上已经向美国一再表明了这一点。但只有“承认中国”,真正使美国对法国从此刮目相看。法国的国际地位一举飙升,成为冷战两霸格局中的一个“异数”。戴高乐自己也承认,“从此,法国再也不被视为一个跑龙套国家了”。因此,用今天的套话来说,“承认中国”是一个双赢之举。其中最重要的则是这枚“外交原子弹”使中法两国的“独立外交”闻名于世。这也许是两国建交留给我们最重要的精神遗产。

今天半个世纪过去后,中法两国处境已大大不同,世界也早已走出冷战阴云,迈向全球化、多极化。但只要两国继续奉行独立外交精神,遵循戴高乐和毛泽东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中法两国便能够通过紧密的合作,继续在今天的世界上发挥不寻常的作用。包括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非洲建设、在对多极世界的追求等诸多重要领域。在但五十年的中法历史亦表明,独立外交精神需要建立在尊重对方、特别是尊重对方核心利益的基础上。

事实上     半个世纪以来中法之间发生过严重的外交危机,特别是九十年代初的售台武器风波和2008年的奥运—达赖事件。两者均因一方介入了另一方的核心利益而导致冲突。所幸的是危机及时得到抑制。应该指出的是,这两次外交冲突都是源于法国对中国的误判,前者因当时中国出现了天安门事件而判断中国政府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法国当时的总统曾召回其驻华大使进行咨询,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政府是否还能坚持三个月”。第二次冲突则与当时的法国总统本人之个性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位过度关注舆论动向的总统误认为将拉萨事件与其是否出席奥运开幕式联系在一起将能够为其在民调中增分,因而贸然介入中国内部事务。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