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中国也出现某些“轻视”法国的声音,认为法国国力衰退,地位下降,已不再值得重视。这同样是一种误解。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法国在军事实力上并不比今天奥朗德总统主持的法国强多少。法国外交从来不是以实力著称,而是着眼于某种精神力量,是一种建筑在“想象力”之上的外交。从戴高乐开始,法国人在外交领域确实做出了不少远超其国力的行动。西方G8峰会的前身“炉边会谈”G6是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首倡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希拉克1997年对北京进行国事访问时提出的、国际“反对小布什入侵伊拉克”的共同阵线是法国率先主导的、金融危机应运而生的G20峰会是萨科齐建议的……法国的“独立外交精神”及其“想象力”确实让法国“执二等车票乘坐一等车厢”。中国应该重视法国的这种外交能力。
更重要的是,法国仍然拥有足够的军事、外交和科技实力,在今天的世界上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法国军事介入马里和中非,都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并采取军事行动并取得成功的。一些美国军事问题专家对法国军事行动之迅捷和有效均感到吃惊和钦佩是有原因的,因为就是美国要在短短48小时内做出军事干预一个非洲国家并以最小的代价获得巨大的军事和外交成功也是不容易的。这证明法国在其非洲前殖民地确实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和军事存在。仅凭这一点,当我们需要非洲的能源和市场时,就不能不重视法国,就不可能绕过法国。在非洲问题,与法国合作是取得双赢的最佳途径。当然,我们并不害怕对抗。但合作总比无谓的对抗有益。
今天法国很多人知道戴高乐在加拿大曾高呼“自由魁北克万岁!”但却鲜有人知道戴高乐在承认人民中国后曾在三天后的记者会上大谈中国这个“伟大的人民”和“比历史还要古老的国家”。戴高乐承认中国之举,从某种意义上是因为他与毛泽东主席“英雄所见略同”。戴高乐正是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对“独立”始终孜孜以求的国家;中国在“成为共产主义之前就已经是中国”,因而承认中国现实就是承认历史。由此可见,戴高乐对中国、对毛泽东主席确实是高度尊重的。戴高乐在逝世前一直想亲访中国。他向在北京担任外交官的侄女戴高碧表示,那将是“中国和法国以戴高乐和毛泽东为代表的交谈” ……
英雄相惜,毛泽东也非常敬重戴高乐。他曾亲口告诉戴高乐的特使、描述中国革命的《人的境遇》的著名作者马尔罗,称戴高乐是他“遥远的朋友”。在戴高乐逝世后,毛泽东在唁电中称之为“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而在毛泽东逝世时,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在他亲自拟定的唁电中称之为“人类思想之灯塔”!相互尊重,是中法奉行独立外交的基础。回顾这五十年,凡偏离这一原则时,双方就出现问题。这也许戴高乐和毛泽东给我们留下的另一份精神遗产。
相互尊重,在今天世界日益面临共同挑战的全球格局面前,日益呈现出其重要性。无论是在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或资源问题,或是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都需要各国在相互尊重、特别是尊重对方核心利益的基础上,通过磋商和谈判的和平手段来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这一意义出发,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就是在纪念独立外交及相互尊重的精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