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思想建设的重大课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

党的思想建设的重大课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之一。要取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显著成就,起码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基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深刻领悟,二是对中国国情的透彻理解,三是深谙两种文化有机结合的方法。毛泽东不仅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领,而且深刻把握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灵魂,比较准确地了解了中国国情。此外,他还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涵养,精于中国传统文化,探索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方法。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曾经强调:“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9]他还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10]毛泽东喜欢哲学、历史,他还钟爱中国古典文学。毛泽东在其讲话、文章中引用了相当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典故。可以说,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特色,这也是毛泽东思想能够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乐于接受的原因。

(二)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理论的文化渊源

重视党性修养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特点。党性修养的基本方法是自我学习、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这恰恰是儒家非常重视的治国道理。儒家强调治理国家要把修身放在首位,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不正焉能正人”。刘少奇于1939年撰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一名著,影响至今。他在该著作中频繁引用中国传统文化名句。因此,可以窥见儒家思想对我们党的影响。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理论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党的思想建设尤其是党性修养理论是不完美的。

(三)中国共产党是儒家孝文化的忠实传承者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这种礼仪基本上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孝文化是儒家理论的重要内容,《论语·学而》有这样的记载:“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作为中国传统礼仪最重要的启蒙教育典籍,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的《弟子规》,把“孝”放在第一位,这对于做人做事、学习生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仍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来不仅在理论上非常肯定儒家的孝文化,而且在实践上忠实地践行孝文化。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把中国孝文化发扬光大的政党。1919年10月,毛泽东在母亲病逝后,写下《祭母文》和两副挽联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对母亲的无限思念;1944年,朱德为表达对母亲逝世的哀思,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文《回忆我的母亲》,该文曾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党的领导人孝顺父母、尊老敬老的事迹,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称颂,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深远影响。今天,在党的建设中进一步重视研究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党内大力加强孝文化建设,对于在全民族弘扬孝文化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