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子女红包收入锐减后造成的心理焦虑,为官的父母一定要摆正心态。首先自己要客观认识当前反腐败的大势和形势,不能自乱阵脚,产生埋怨心态,在制度规定之下,我们唯有不折不扣的执行,唯有从自己做起,才能心底无私天地宽。其次要及时修正子女心态。仅仅依靠心理咨询中心还不够,还应该原原本本的向孩子摆事实讲道理,说明收受红包的隐形危害。要教育子女形成积极向上的节日观念,切忌溺爱孩子,用红包来取悦孩子。
养成清正良好的家庭小环境是为官父母的应有责任。不要以为孩子收受红包是家庭私事,如果女子长期生活在这种收受红包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成人后,他们不仅自己会养成一种习惯,而且也会用红包来处理社会事务,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为官,还是为商,还是干其他职业,都会助长各种社会不良风气。正人先正己,要想让子女健康成长,自己首先要做到清正廉明,要利用良好的家风来影响和推动社会风气。
“红包纠纷”或许只是让孩子们的心理暂时难受一点,但对于他们的未来和社会风气而言,却是一件好事。如果我们为官的父母们能够率先垂范,时时处处都始终坚守制度红线,何来“红包纠纷”?
【启示与思考】
压岁钱是本是我国一种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习俗,寓意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而如今拿到了红包的孩子们更是习惯攀比谁拿得多,竟然有小孩子吐槽:红包少没面子。大人给孩子压岁钱作为感情投资,亲朋好友给孩子压岁钱则出于“面子人情”,因而不惜互相攀比,更有一些人将压岁钱作为官场行贿受贿的隐蔽途径。使其传统礼尚往来喜庆红包当作相互炫耀的资本,在客观上对孩子灌输一种“不劳而获”的错误金钱观。
红包纠纷的发生,红包是导火索,家长却是罪魁祸首。家长不能够说服孩子,官爸爸或官妈妈不能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什么叫廉洁自律,则并不能真正地化解红包纠纷。中央反四风的规定如果内化为官爸爸们自觉行动,相信官爸爸有办法说服孩子,而不是求助心理咨询师。
孩子生病,官爸爸或官妈妈应该吃药。孩子的红包病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官爸爸或官妈妈传染的。治愈孩子的红包病,唯有官爸爸或官妈妈廉洁自律。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过新年,图的就是个喜庆劲儿。发红包,美好的寓意在于祝福传统永久的延续。但重要的是,不能让面子和出手阔绰使压岁钱变味,不能让金钱铜臭熏的红包变色,让春“劫”恢复原汁原味的春节原样,孕育出新的希冀。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