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改革取向下的全面审视:再议分税制(4)

配套改革取向下的全面审视:再议分税制(4)

因此,一言以蔽之,分税制财政体制内洽于市场经济。在我国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推进全面配套改革,"五位一体"地实现现代化中国梦的征程上,坚持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方向,是切切不可动摇的。从1994年以来的基本事实出发,近些年来地方财政运行中出现的县乡财政困难、隐性负债、土地财政、"跑部钱进"等问题,决非分税制所造成的,恰恰是因为分税制改革在深化中遇阻而尚没有贯彻到位、特别是在省以下还并未成型所引致。

面对现实生活中与基层困难、地方隐性负债和"土地财政"短期行为相关的问题与弊端,除了有未知省以下实情而把这些负面因素归咎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实质上便会否定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财政改革与转型大方向)这种错误认识之外,还有一种虽未在表述上全盘否定分税制方向,却从强调"因地制宜"切入而提出的"中央与省之间搞分税制、省以下不搞分税制"、"非农区域搞分税制、农业区域不搞分税制"的主张,作者曾将其概括为"纵向分两段、横向分两块(两类)"的设计思路而撰文提出不同意见[2]。这一设计思路看似以"实事求是"为取向,要害是未能领会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内在要求而脱离了中国经济社会转轨的基线和现实生活中的可操作性,属于一种使财政体制格局重回"条块分割"、"多种形式包干"的思维方向,完全未能把握深化改革的"真问题":一个统一市场所要求的各种要素无壁垒流动的制度安排,如何能够如此"因地制宜"而横、纵皆为切割状态?(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如果说省以下不搞分税制,那么实际上这恰恰就是说的"94改革"以来我们遗憾地看到的因深化改革受阻而业已形成、为人诟病的现实状态,真问题是如何走出这一"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不良困境;如果说"农业地区不搞分税制",那么且不说实际操作方案中如何可能合理地将我国具体划分各类大大小小、与非农地区仅一线之分的"农业地区",只要试想一下体制分隔、切割状态下各个区域中的企业将如何形成我国目前第一大税种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以及各地政府将如何处理各自辖区的企业所得税索取权?这种将生成完全不能接受的紊乱状态后面所存在的真问题,是统一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化机制,必然要求分税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地实施其制度安排的全覆盖--分税制改革的制度创新的内在要求如此,与之相联系、相呼应的管理系统创新、信息系统创新,也必然都应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地全覆盖。

 三、完整、准确地理解分税制所应澄清的几个重要认识

分税制财政体制是一个逻辑层次清晰、与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形态系统化联结的制度框架,需要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入手,在"让市场充分起作用"的取向下,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才有利于消除诸多歧义,寻求基本共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