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百年过关(2)

汉字百年过关(2)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10月,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其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时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的吴玉章说,这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汉语拼音字母的总结”。

汉字简化提高书写效率

汉字的简化是和拉丁化并行的,也曾遭遇巨大阻力。

根据周有光的研究,从甲骨文时期一直到现代,汉字里不断产生异体字。异体字不一定是简体字,可是笔画简化是产生异体字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历史上,汉字每当传习扩大,应用频繁,就发生简化。隶书的产生就是如此。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1909年《教育杂志》创刊。这个创刊号上的一篇主要论文就是提倡简体字的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作者是后来的中华书局创始人,中国近代著名出版家、教育家陆费逵。这可被视为简体字运动的正式开始。

1922年,中国现代著名文字学家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这个提案是把简体字运动推向高潮的有力号召。

此后,一些系统整理简体字资料的书籍陆续出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胡怀琛的《简易字说》,刘复、李家瑞的《宋元以来俗字谱》,卓定谋的《章草考》,1932年出版的《国音常用字汇》,1934年杜定友发表的《简字标准字表》,徐则敏发表《550俗字表》等。

1934年钱玄同又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提出“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翌年,委员会的一个工作组在他的主持下编成《简体字谱》草稿,收2400多字。

1935年,简体字运动初次进入实际行动。这一年的新春,上海的文字改革运动者组织手头字推行会,选定第一批手头字300个。2月,由文化界200人和《太白》《世界知识》《译文》等15个杂志社共同发表“推行手头字缘起”,后者称,“我们日常有许多便当的字,手头上大家都这么写,可是书本上并不这么印。识一个字须认得两种以上的形体,何等不便。现在我们主张把手头字用到印刷上去,省掉读书人记忆几种字体的麻烦,使得文字比较容易识、容易写,更能够普及到大众”。

这个“缘起”只有寥寥两百余字,可它立竿见影,使简体字初次出现在多种杂志上,跟读者见面。

在这种形势下,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324字),并坚持三原则:述而不作、择社会上比较通行之简体字最先采用、原字笔画甚简者不再求简。

这个简体字表实际上就是钱玄同等所编《简体字谱》草稿中的一小部分。

可是,“第一批简体字表”公布后不久,就被令“暂缓推行”。

抗战时期,简体字运动的发展主要在当时的解放区。解放区的油印书报刊物采用和创造了许多简体字,这些简体字流行到全国各地,被称为“解放字”。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