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中国式农村婚恋”毁掉一生幸福
笔者觉得看似高效的农村婚恋,换来的只能是父母暂时的安心,其实隐患很多。首先,部分年轻人只是为了安慰父母,保证能继续外出“打拼”才进行频繁相亲,并非心甘情愿,只重视了“频次”,没有真诚,这样的感情能相信吗?其次,虽然草草的定下了“终身大事”,但马上一个就要外地谋生,一个依然在家务农,一年就见面一次,可能在一年中两个人分别遇到有缘人,很快就会放弃没有基础的感情,这样的恋情能靠谱吗?再次,两个生长在不同家庭的人要走到一个屋檐下生活,脾气秉性、生活习惯、社交范围、家庭环境等等都要有一个了解、磨合的过程,而十几天就定下了一辈子的婚姻,这样的婚姻能牢固吗?
不要小看婚前彼此沟通、了解、磨合的过程,它不仅可以帮你看清对方的为人、优缺点,也是对婚姻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能不能包容对方的缺点;能不能负担起家庭支出;能不能承担起家的责任;能不能和对方的父母很好的相处……这就是稳固婚姻的必经之路。为什么如今离婚率这么高,和很多年轻人“闪婚”有直接的原因,在还没有看清楚对方的时候就一时兴起的结婚了,生活在才米油盐中才发现对方身上有着自己无法忍受的问题,而且彼此都不能进行让步,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就离婚,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婚姻不是一时冲动、一见钟情,更不是一时的新鲜和刺激。而是在漫长的交往中的一种爱和责任。其中若是没有一点点真爱去作支撑,婚后的任何一个细微的事件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迅速提前摧毁婚姻的生命。只有真心去对待我们的婚姻,才能换来一生的幸福。
“中国式农村婚恋”需要免费服务
众所周知,农村青年婚恋有着浓厚的中国农村地域特色,大大同小异的是,他们婚恋和结婚的年龄与城市相比比较小一些。因为农活和成家立业的需要,他们不得不约定俗成地在20来岁成婚。但时下的年轻人长年累月地出门在外打工,找个中意的对象的确不容易。于是,他们只好选在择春节期间频繁相亲,以期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仅凭几天时间让他们找到终生伴侣,太难了。
数以千万计在都市务工的青年男女春节期间回到农村,利用返乡的短暂时间频繁相亲,许多单身男女靠几次相亲“仓促”地定下终身大事。真是难为这些孩子了,外出打工回来过年,不仅是与家人团聚,而且要通过媒人介绍频繁相亲,并努力使自己能定下终生大事。
我们都是过来人,相亲、婚恋、结婚,通过这样三个阶段就要考虑确定时间把婚事给办了。一旦媒婆介绍的对象成了,还得给媒人1000到2000元的介绍费。因为,媒人也是靠这生活的。然而,为什么县乡村的三级工、青、妇组织就不能成立一个免费婚姻介绍所?难道办这样的好事很困难吗?非也!这些群团组织,政府财政都有财政办公和活动经费,而且他们的工作性质就是为青年男女为服务的。但他们却没有积极主动地这些经常在外打工的青年农民提供婚介免费服务。
此可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众多的“中国式农村婚恋”中,又有不少人的婚恋仍然属于父母包办婚姻。其实,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婚恋为数不多。因此,在广大农村,青年婚姻免费介绍所理应成为广大农村和农民们的新生事物,让它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而且,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等现代化手段,是这些年轻的朋友早日找到如意伴侣。何必让他们苦等一年又一年,只有在打工一年后,到春节回家才能草草通过媒人频繁相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