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我们的基层组织还有相当多的为民办实事的事情没有认真落实到位;由此可见,除了为青年农民免费介绍对象之外,还可以为留守在家的空巢老人和儿童办许多实事。关键在于我们的各级基层组织是否愿意为民办实事;关键在于我们的各级党和政府主要领导是否真正重视这些有意义的实事。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和“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的宗旨谁都知道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如果只是把这些要求当作口号,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只是把这些要求写在工作计划和总结里夸夸其谈,同样毫无意义。关键是要转化为各级领导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中。
由此可见,我们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应该把解决广大农村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去。尤其是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视群众为亲人,问需于民;视群众为老师,问计于民;视群众为裁判,问效于民”。如果能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青年们的免费婚姻介绍所成立起来,如果能把广大留守老人和儿童存在的诸多实际困难重视起来,并得到妥善解决,那就是为民办的实事和好事,就能让群众满意。如果把这些突出问题解决了,就是给广大农民送去了最大的温暖和幸福,就是在给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而这,正是我们广大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国梦所需要的正能量。
【启示与思考】
新闻中这位叫金娟的姑娘,一天相亲5次,只是数以万计的打工青年单身男女春节期间相亲的一个缩影。因为适龄的单身男女特别是“大龄”的单身男女,每次回家过年,他们的婚事都是父母最头痛的大事。如果不“仓促”地把终身大事定下来,只会让父母又焦虑一年。只有通过频繁相亲把婚事定下来了,才能让父母放心。
这种归乡相亲的现象,其实在返乡农民工大军中较为普遍。原因是大城市的结婚成本几乎让这些进城农民工承受不起,而往前推的恋爱成本也颇为吃紧。在城市打工,年轻人往往承受着思念家人以及孤单的煎熬,如果周围有条件都差不多且情投意合的异性,或许是种不错的因缘。但这样的美事并非普遍现象。而这春节期间被家长安排相亲,也自然是日常安排之一。
不管是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还是大城市的白领精英,在春节或者是其他时节被赶上相亲的房子里时,其实也没有必要“心有戚戚然”。
农村单身男女打工生活的这种现状决定了他们的婚事也只能如此“仓促”定下。虽说这种频繁式相亲并不意味着恋爱一定能够走上红地毯,更不意味着婚姻一定能够幸福,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农村单身男女春节前夕回家——春节期间频繁相亲——订婚——结婚——再外出打工。这种“中国农村式的婚恋”,实则是一种闪婚形式,自然是让人欢喜让人愁。闪婚后的一些婚姻并不幸福,长期分居造成冷暴力,甚至离婚的青年人也比较多,让其父母欲哭无泪。
类似“一天相亲5次”,多源于父母逼婚。面对父母逼婚,55.9%的单身男性、65.9%的单身女性选择“躲避”。殊不知,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单身男女的婚姻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倾向于晚婚。特别是青年人“先立业后成家”的观念与父母“先成家后立业”的观念相佑,导致两代人对婚姻的认识出现了代沟。不管怎样,婚姻就是两个人的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真可谓几多欢喜几多愁。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