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处理好养老保险与老年服务的关系,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广义的养老保障制度是由提供经济来源的老年收入保障制度和提供服务保障的老年服务制度共同构成的,其中,老年收入保障制度是养老保障制度的基础,而老年服务保障则是决定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重养老保险,轻老年服务,而随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其对老年服务的需求日益提升。与经济保障不同,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差异化极大,取决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自理能力和主观偏好等多重因素。
在推进老年服务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四点:其一,应当充分考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和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将社区居家养老作为未来老年服务的主要形式和发展方向,并给予切实的政策支持。其二,应当遵循福利多元主义的思想,充分发挥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和市场机构在老年服务供给中的作用,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服务,满足不同类型老年人的需求。其三,应当优先考虑和解决失能失智老人与低收入老人的基本老年服务需求,政府应当在其中扮演主导的角色。其四,应当将老年收入保障与服务保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考虑,尝试养老金与老年服务混合给付等创新型举措。
十、处理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其他相关配套改革之间的关系,实现改革的协同推进
社会经济政策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养老保障制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保障制度会对其他的社会经济制度产生影响,例如,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将有利于收入分配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区域转移和新经济增长方式的形成,甚至可以直接产生新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也显著地受到其他社会经济政策的制约和影响,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行政管理体制。受到传统科层制行政管理组织结构、地方政府“扑向底层”的竞争策略以及不同层级政府“职责同构”的影响,分散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被扭曲、异化的现象较为严重,经办管理服务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地方差距较大。因此,应当尽快推行省以下的垂直管理体制,并在基层建立整合的养老保险经办服务管理平台。第二,财政管理体制。在分税制的情况下,完全根据地方实际财力进行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与经济发达地区老龄化程度高、基金收支压力大的现实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背景下,应当通过预算管理的方式,明确由中央财政承担缺口补贴的责任,由地方财政承担缴费补贴的责任。与此同时,应当明确由地方政府承担老年服务领域的相关财政责任。第三,收入分配与收入核查制度。目前,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名义总缴费率为28%,但由于收入核查制度不严格,缴费基数严重不实,虚高的名义缴费率的背后是较低的实际缴费率。2012年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平均缴费基数为25591元,占当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1.8%,占当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90%。因此,应当尽快通过完善收入核查制度,做实缴费基数,降低实际缴费率。第四,人口政策。我国较为严格的人口出生政策加剧了老龄化的程度,并且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第五,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政策。在目前较为严格的社会组织登记条件,以及公共福利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情况下,民间的老年服务组织发展受到制约,而官办组织标准化、机构化的老年服务与老年人日渐差异化、个性化的老年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综上所述,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现行养老保障制度中的问题是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的,因此,必须摒弃狭隘的个别问题导向策略,而应该在抓住关键问题的同时,充分考虑改革方案对制度总体的综合影响,在充分考虑上述十大重要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理性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而尽快推动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定型、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王干,鲁全.中国的城镇化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3,(3).
[3]鲁全.欧债危机是社会保障制度导致的吗?———基于福利模式与福利增长动因的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3).
[4]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养老保险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郑秉文.建立社会保障长效机制的12点思考———国际比较的角度[J].管理世界,2005,(10).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