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正确“取”与“舍”,必须担当大责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全面深化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取与舍,牵涉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必须要从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高度来谋划改革,以舍我其谁、敢于担当的勇气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推进改革必须一鼓作气、坚定不移,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勇气,不可迟疑、不可退缩。我国改革全面进入“深水区”,我们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丝毫不亚于30多年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担当不能面对挑战,不担当不能解决难题,不担当不能成就大业。
要主动担当重任。我们正处在中国历史上最接近民族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加快实现推进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努力实现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清楚肩上担子的份量,以民族大任为己任,以人民利益为大责,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三中全会赋予的任务一项一项落到实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并转化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各级各部门必须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心,责无旁贷地扛起改革旗帜,形成盼改革、思改革、推改革的良好氛围。
要不为风险所惧。改革就是走新路、开新局,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没有固定的模式所循。开山劈路,难免遇到压力阻力,也可能惹来非议、不解,甚至是责难;也可能“九死而一生”。有脱胎换骨的阵痛,壮士断腕的决断,甚至是凤凰涅磐的悲壮。对旧有观念的涤荡,对发展惯性的扭转,对利益格局的重整,对执政思路的再塑,我们要以无私无畏的决心和勇气推动改革,做到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难题面前有办法,在矛盾面前敢担当。
要形成改革合力。全面深化改革将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改什么、怎么改,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这就需要聚焦改革领域、研究改革问题,推进改革实践,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最大限度地求同存异,在深化改革问题上形成聚焦。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通过民主听证、民主恳谈、民主讨论等方式凝聚共识,消除群体隔膜,清除沟通障碍,不断聚合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要提升驾驭能力。“责重山岳,能者方可挡之”。我们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大兴解放思想之风,增强调查研究之功,提出务实真干之策,把中央要求和自身实际结合起来,把改革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把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结合起来,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又不能以整体代替局部,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在贯彻落实上,要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急功近利,必须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抓实、再抓实。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确保实现改革的目标任务。
(作者单位: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