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市民化:账本与路径

农民工市民化:账本与路径

在2014年两会召开前夕,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以下简称"综合司")组织力量,着手新型城镇化调研,为落实"人的城镇化"提供决策参考。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该课题组由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司长盛来运任组长,选取广东、福建、浙江、湖南、河南等典型省份中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三类样本,对样本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农民工市民化的各项社会保障成本等问题进行调研测算,完成30余篇分析报告。   调查发现,市民化是农民工的普遍愿望。以在河南的调查为例,569位被调查农民工中,愿意成为城市市民的农民工占80.3%,长期外出务工、文化程度较高以及新生代的农民工,其意愿更为强烈。  

市民化成本  

农民工要分得城市经济发展的"一杯羹",自然意味着城市投入的增加。不少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在于,成本到底有多大?  

根据课题组的定义,"农民工市民化社会保障成本"是指农民工由于异地转移后带来的新增市民化社会保障成本,主要包括社会保障、生活成本、子女义务教育、住房条件、基础设施、其他等六个方面内容。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王军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指出,由于中国各个城市的发展阶段不一样,进城农民工规模、需求与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千差万别,全国层面的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测算难以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统计局选取了福建与浙江两个省份,对农民工市民化可能增加的成本和费用分摊进行了测算。  

王军对记者表示,由于福建与浙江两个省份均为沿海地区,有经济基础和先行先试的便利条件,并且当地政府在农民工市民化方面本身也很积极,因此具有典型性。  

对福建省进行测算的基本条件假设是,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农民工随迁家属也随之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后都享受一般企业职工待遇,各项保险缴费基数参照有关险种的最低缴费基数。企业职工和农民达到60岁时都可领取养老金。福建省"十二五"卫生事业规划中人均预期寿命76岁。  

测算结果表明,在福建现有保障政策下,一个农民工(包括随迁家属)市民化需要增加的支出约为12.9万元,如果福建省420万进城农民工全部市民化,全省一次性将新增5429亿元成本。其中公共财政需负担1487亿元,相当于2012年福建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80%左右。  

实际上,农民工市民化成本还包括计生服务、供水补贴等专项优抚与服务补助。但是,由于具体补助成本各地政策差别很大,而且这部分费用支出的比例较小,因此这部分费用未计算在内。  

对浙江省的测算集中在农民工市民化全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增加的社会保障成本(不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成本)。  

调研结果显示,农民工整个生命周期(2073年前),单个农民工(以平均年龄33岁计算)市民化政府需要增加的保障成本约73.3万元,完成浙江全部有城镇化意愿农民工的市民化,政府需要增加的总成本约7.87万亿元。  

其中,养老保障成本占53.4%,医疗和住房保障成本分别占34.9%和8.8%,子女教育和其他保障成本占2.8%。  

分阶段来看,2013-2020年,单个农民工市民化政府需要增加的保障成本为12万元。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