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好声音看中国信心(2)

从两会好声音看中国信心(2)

摘要:两会开幕以来,来自政府工作报告等会议文件的精彩表述以及代表委员们审议讨论时发出的真知灼见,汇成了振奋人心的两会好声音。”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受益者和信息技术的领军人,全国人大代表、企业市值已经超过200亿元的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对未来底气十足。

挑战大机遇更大——信心来自庞大内需和转型升级

“我们零售业商机巨大。”全国人大代表、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董事长郑晓燕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这表明内需将在拉动经济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郑晓燕认为,无论是报告中提出的信息、养老消费等新热点,还是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消费增长有充分想象空间。电子商务网站“百大易商城”上线已经一年多,今年销售有望实现去年5倍的增长;百货商场正在转向购物中心化,中老年顾客定制、电影院等新业务,红红火火。

全国政协委员、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做了一个比喻: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哪怕一个冰棍只卖1毛钱,一人一年吃一个冰棍就有1.3亿元的市场。这么庞大的人口支撑的市场,在世界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宋林说,1994年华润收购了第一家啤酒厂,当时只有15万吨。如今华润的啤酒厂已经有87个,产量1300万吨,照样销得出去。这拜改革所赐,也是庞大市场的支撑,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的提出,更是增添了代表、委员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思路一变天地宽,不要总是盯着农民工进城落户的成本,而要看他们变成市民后带来的需求。”在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怀化市市长李晖看来,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就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核动力”。

作为一市之长,李晖细细算起农民工进城落户给城市发展带来的新推动:农民工变成市民后,低收入家庭享受住房保障待遇,其余的通过市场租赁或者购买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这是一笔庞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再庞大的市场,如果没有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也无法开发利用好。当前,随着各项成本的快速上升以及资源环境瓶颈的明显制约,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不掌握核心技术问题越发凸显,转型升级既成为一道难过的坎,又成为一个难得的重大机遇。

“转型升级要靠科技创新来推动,我们有基础、有信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介绍,中国科大与合肥市合作,成立了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院一期工程已完工,和中科院有关研究所及包括微软、INTEL、谷歌、中国电信等龙头企业成立了23家联合研发机构,孵化了34家科技创新企业。

“科技创新的星火为经济转型升级点亮了光明的前景。”侯建国说。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