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难度大红利更大——信心来自全面深化改革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的活力和动力
“去年我们在加拿大有一个收购项目,往年跨国并购好几年都批不下来,没想到这次国家发改委5个工作日、商务部2个工作日就批下来,连外方都刮目相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地有声,极大地增强了我们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在浙江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兴奋地谈起这个案例,引起这个民营经济大省很多代表的共鸣。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代表接过话题:前两天我们刚刚注册成立一个公司,在杭州市工商局只用了1个小时就完成,以前不可想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浙江已经提出要成为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审批速度最快的省份,鼓舞人心,民营经济将大显身手。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靠深化改革添信心。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改革成为两会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77次提及改革,把改革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成为贯穿政府工作的一条“红线”。
“下一步发展靠什么?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中国民间资本力量巨大,要把它好好用起来。”全国政协委员、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陈东征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上把问题抛给另一位政协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去年固定资产投资有多少?民间投资占多大比例?
张晓强回答说,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多万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占63%。“发改委不光要把国家的钱用好,而且要把社会的钱用好。”陈东征直言。“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共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翻开政府工作报告,民企参与国企改革的路径日渐清晰。
“民企可以通过产权市场、股票市场、股权投资基金或战略投资者方式,参与国企改革。”全国政协委员、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透露,对于混合所有制和股权多元化,基本想法是“一企一策”。
新一轮改革再出发,让来自中国改革发源地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韶春很是振奋。从当年的大包干,到如今的土地确权颁证和有序流转,改革始终是中国广袤农村发展的澎湃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张韶春介绍,安徽正在以土地确权为突破口,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开始启动20个县农村土地确权试点,希望全省能在2017年完成确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就有了基础和保障。
改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在中华大地推进。“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大政务公开,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一个个社会热点、难点正在成为改革的发力点、突破点。
改革成为时代最强音,改革开拓广阔新天地。“通过改革释放活力,通过创新转型升级,把这两条做好,中国经济必将大有作为,未来一定更加美好。”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受益者和信息技术的领军人,全国人大代表、企业市值已经超过200亿元的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对未来底气十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