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必须凝聚共识

深化改革必须凝聚共识

摘要:“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然为改革指明了航向、绘制了路线图,让世人看到了我们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精神,竭尽全力地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改革这艘航船就会乘风破浪、顺利前进。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凝聚广泛共识,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总要求之一。只有凝聚共识,才能增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毅力,才能确保改革不走偏、不回潮。

1978年以来的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立起来之后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和封建时期历朝历代的“变法”、“新政”有着根本的不同。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35年来的改革中受益,然而尽管如此,对改革、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的质疑之声,以及“姓资姓社”的思想争论,自改革之初至1990年代一直存在。近年来,改革遭遇了某些“瓶颈”,怀疑、动摇乃至否定改革的错误情绪又有所蔓延,统一改革思想、凝聚改革共识的任务,重新摆在人们面前。

凝聚改革共识,必须回答三个问题:首先,在哪些问题上凝聚共识。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如果试图保持生命的常青,都必须根据形势的需要,不断对自身进行重新估价、重新定位、重新调整。改革就是这种重新估价、定位、调整的过程。“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强国利民。而改革进程中出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并非是改革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改革不够彻底或者出现偏差带来的。一方面,市场体系不完善,存在着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缺位的倾向;另一方面,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今后的改革,必将是全面而深化的改革。全面,指的是覆盖领域广而不是“单兵突进”;深化,指的是在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里寻求突破,表明敢于涉险滩的决心。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由进一步改革来解决,这是需要凝聚的最大共识。

其次,凝聚谁的共识。我们要凝聚的共识,应该是最大多数人的共识,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最终也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改革不是“党同伐异”,不是“盖上盖子搞茶杯里的革命”。改革必须要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广泛听取各方面诉求,努力形成“上下齐心”、“众志成城”的良好局面。一方面,改革要打破利益集团的羁绊,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做坚强后盾,难以成功。另一方面,没有群众的参与,很难保证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改革要积极稳妥。积极,就是要坚决推进,不等不靠;稳妥,就是要确保各个阶层都能享受到改革的红利,而不是成为改革的牺牲品。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