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历史书写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4)

小历史书写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4)

小历史的书写,其意义甚大,至少有五端值得注意:

可以更新人民的历史观念。小历史书写坚持大众史学观,即人人都有历史,一个人有自己的历史,一个家族有自己的历史,一个村落有自己的历史。确立大众史观,写平民,写普通人,是基本导向所在。由大历史观而小历史观,这是必须更新的历史观念。今天要培养的是小历史观,这是当务之急。中国有着悠久的国史书写传统,今天则可以改造一下,将之推广为公民写史的传统。小历史书写所及的三种文体,中国历史上早已存在。然而,受大历史观的影响,其内容以大人物为主。今天提倡的小历史书写,虽仍借用这些形式,但实际上做了较大的变动,既写大人物,更写小人物。

扩大历史学的实用功能。历史学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历史学的实用性。尤其是对中国这个实用至上的国家,历史学的实用性,更是其发展的基本动力所在。大历史书写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可能没有用的,但小历史书写的实用性是没有人敢否认的。大历史,只有一部分有知识的人才可用;小历史,人人可用。历史对公民的实用性,表现出多层次性。不同层次,对历史学的需求度也不同。显然,知识层次越高,对历史学的需求度越大。从分层次意义上讲,应编纂不同类型的历史作品。在西方,普通民众是通过个人传记来了解历史的,只有专业人士才通过典章制度、事件类专业作品来了解历史。[2]大历史只有一个,而小历史数量多得不得了。历史学要考虑低端大众的需要,让更多的人使用历史学,才是扩大历史学使用功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小历史可以丰富历史学的用处,让历史学建立在更为扎实的基础之上。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已经注意到了传记、家族史的编纂,这是一个进步。大历史为国家所用,小历史为民众所用,大历史与小历史结合,史学的功能就会充分出来。只有小历史与大历史结合的历史学,才是全面的充分的历史学。

让历史学走入寻常百姓家。历史学如何由小众之学成为大众之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人类的史学,经历了由政治史学而学术史学的转型。高校历史系毕业生不可能全部走专业化之路,这个社会没有提供那么多的历史学专业岗位。历史学今后的发展趋势,将是由国家而民间,由学术史学而公共史学转型。为更多的人所用,才是历史学的广阔出路所在。小历史书写,它的从业门槛相对低,书写对象相当广泛,所以,它的发展天地相当广阔。大历史书写是史官之责,大众无法插手;小历史书写是民间的,更适合大众来操作。小历史书写具有业余性,人人可做。它的从业队伍,有可能是相当庞大的,小历史书写有可能培养出一支大军来。有了小历史书写,历史学就是一个处处时时可以看到的东西,其实用性就不成问题了。处处有历史学,时时有历史,人人懂历史学,谁会怀疑历史学的用处呢?

突显公民主体修史,让个体、民间组织的文化得到完整传承。大众史学一方面以同情了解的心态,肯定每个人的历史书写;另方面也鼓励人人书写历史,并且书写大众的历史,大胆地提笔,为个人、家族到小区、职场等写历史。普通人不只是历史的注脚,也可以成为历史的主角。写自己的小历史,就是主动修史。小历史讲述的是老百姓的故事,是人类个体生活经验的回忆。普通人的命运被真实地记入史册,不仅还原了历史的真相,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这一历史观的回归。这样的历史学,才是普遍的历史学,与人人相关的历史学,历史学的功能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小历史书写将弥补政府史的不足,为“大国家史”的书写提供可能。在传统精英史观下,历史的书写,突出大人物,忽略小人物。传统史学是一种以政府及其官员为主的“小国家史”建构,今后的史学应是由国民个人史汇合而成的“大国家史”。大众史学观强调,人类社会古往今来都是由大人物和小人物构成的,所以历史的书写,既要写大人物,也要写人小物。小历史书写是大历史书写的基础,那样的历史才是完整的历史。藉小历史可以观照大历史,家族史是小群体史,是大群体史的实验场所。

小历史书写可以培养现代公民的历史意识。在回顾历史之中,可以培养起人的历史意识。所谓历史意识,就是由时空间隔而形成的重新反思、重新观察。由重新认识而形成的看法,就是历史意识。刚来到人世的人,当然不会有历史意识。只有过了几十年,到了人到中年以后,人才会有历史意识。回顾与展望,是人类的特性。历史意识有别有现实意识。现实的判断标准是实用性,而历史的判断标准是文物性。物质一旦脱离现实时空,失去实用价值,就剩下文化价值。用历史意识重新打量物质的价值,会有新的认识。人类一切东西,都有现实实用与历史文化两大价值。因为稀有,所以价值高。因为实用,数量多,所以价值小。时间能考验一切,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才是无形之宝。独到的文化价值,就是文物价值。历史意识,可以让人多一只高级眼睛,在实用价值之外能关注历史价值。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