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历史书写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5)

小历史书写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5)

三、小历史书写可能与困难

目前的中国,提倡小历史书写是可能的:

由农耕文明逐步向工商文明的转型。大众书写的发展状况,取决于民众在历史发展中作用的突出程度,取决于历史书写价值观念的解决,否则就不会有大众书写的存在与发展。这种变化,首先发生于西方。工商社会是一种扩大再生产,以城市为中心,是一种打破自然规律的生活,有着丰富的夜生活,从而促使城市娱乐文化的发达。市民尤其是其中工商者,都是拥有资金的资本人,是强势群体。有力量,才有社会地位。工商者的强势,决定了社会地位的崇高。他们是国家的主人,是家族的英雄,自然值得关注。社会(民间)的力量越来越强大,社会民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个时候,国家(政府)显然无法再一手遮天,国家对社会掌控就会松动,单一价值就会崩解。这个时候,民间的历史书写受人重视。

政治的开明化。中国正在逐步通向公民社会。写小历史,本质上是公民社会的结果。公民社会的发展,使人们成为实际的国家主人,从而有可能书写自己的历史。记忆可以成为不同集团演绎权力的方式,强者可以通过塑造记忆来控制弱者,记忆也可以成为弱势民众的武器。书写小历史是公民的权利。历史是我们国家、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集体经验,这种集体经验的保存,是真正的公共事务。从这个意义上讲,书写与知道历史,就是一种公民权利。因此,这是一个“公民写史”的时代,它给了我们每个人一支笔,以打破几千年来被官方和史官垄断的历史书写权和解释权。

教育的普及化。古代社会,读书人数量总体上不足。教育程度低,自然无法写自己的历史。今天,教育日益普及化,进入了所谓大众教育时代,受教育人口数量大增,各个家族多多少少出了文化人,这些文化人为小历史书写创造了人才队伍。

历史观念由精英史观而大众史观的转型。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家族,这是人类的一个特点。人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观,人人的历史都是历史。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书写者。传统史家“把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为精英人物精神作用的结果,至使普通人在以往的历史著作中,只是被看作是大人物的陪衬,是精英统治下的永久牺牲品。这种错误的社会历史观,不仅限制了普通劳动群众通过自我认识这个心理过程了解自己、理解自己,而且大大阻碍了他们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而西方当代口述史学家们通过调动普通人参与历史研究和写作的积极性,不仅使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这些‘沉默者’们体会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以及自己在创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力量,而且意识到历史写作决不只是学术界少数人的事情,普通人也能够而且也应该在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知识方面扮演主动的角色。”[3]他们抛却过去传统历史关注政治和宏大事件的目光和呆板的叙事方式,转而关注日常微不足道的细节,成就普通人的历史,这就是历史观念的进步。人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观,人人的历史都是历史。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书写者。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书写历史,记录你所知道的,发掘你想知道的。[4]提倡大众史学观,开辟了一条大众都可以参与的史学研究之路,让大众明了自己走过来的历史真相,让大众真正有知情权,非但不是一句空话,而且是实际的行动。从我写起,从我家族写起,从身边写起,由近及远,由小历史到大历史,这就是大众史学的小历史书写要旨。

书写与传播技术的普及化,使民间历史书写成为可能。过去之所以只有显贵的历史,部份原因是普通百姓无力自印书籍。当代的技术发展,闲暇时间的增多,令一般人都有机会参与历史书写。印刷术的普及,还有摄影、录像、互联网,提供了许多方法让人们塑造历史。近年越来越普遍的个人回忆录出版、口述历史计划,以至个人网站、数码录像、摄影等等,都可以说是历史材料,可补充官方文献与新闻媒体记录之不足。

总之,人类的记忆中储存了大量的信息,如果能表达出来,那是一笔精神财富。历史书写由单元化到多元化,这是人类历史书写史上的一个大变化。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