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意义深远的重大国家战略

河北:意义深远的重大国家战略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充分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戴宏伟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充分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

京津冀发展面对的新问题

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问题,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

说它是老问题,是因为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的国家计委就提出过包括北京、天津、唐山、廊坊等在内的“首都圈”或“京津唐”地区的协作与发展规划;进入21世纪后,随着2001年吴良镛院士主持完成的《京津冀北地区城乡发展规划》报告的发布,又掀起了新一轮关于“大北京经济圈”或“京津冀经济区”协作与发展的研究和讨论,并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说它是新问题,是因为时至今日,虽然社会各界关于京津冀必须加强协作问题已初步达成共识,京津冀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无论是距离京津冀分工协作的实际要求,还是与长三角地区的协作发展水平相比,都还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从现实看,区域及城镇化发展进程尤其是京津冀发展形势的变化,对京津城市功能转型、京津冀产业分工协作、首都城市群发展、人口与环境的要求和压力也与日俱增,并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社会各界之所以再次对京津冀给予如此大的关注,是因为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重点以及北京、天津、河北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京津冀自身发展层面,都必须在新形势下对京津冀进行顶层设计、合理规划、重新定位、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区域与城市群规划的重要一环

从国家层面来看,首先,随着“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外商在这两大区域的土地、劳动力、基础设施等的投资成本在逐步提高,外资北移以及地区间产业转移的势头正逐渐加快,国家有关部门对于京津冀这一区域发展“第三极”的重视与日俱增,这是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客观规律的必然选择。而京津冀作为北方经济版图的核心区域,在国家区域规划中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其次,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对周边区域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城市间尤其是中心城市间的关系日趋重要,几大城市群的格局逐渐形成,并将成为未来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中,由于京津冀城市群的特殊区位、经济实力、科研潜力,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首都城市群,其内部的协同、合理发展至关重要。

根据各国首都城市群的发展,可以将首都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分成两类:一是单功能首都城市群。在该模式中,首都城市是单功能首都城市,即首都城市的发展以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为目标,重点建设成为功能单一的政治型、文化服务型城市,同时该首都城市群内或其他城市群中往往存在着一个经济中心,为当地提供经济服务,如华盛顿首都城市群、渥太华首都城市群等。二是多功能首都城市群。在该模式中,首都城市是多功能城市,即首都城市的发展以政治、经济、文化多功能中心城市为目标,着力建设成为综合型或“全能型”大都市,成为所在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如东京城市群、伦敦城市群等。

我国首都城市群发展模式既不同于单功能首都城市群发展模式,也不同于多功能首都城市群发展模式。北京在21世纪之前的发展轨迹类似于多功能首都城市发展模式,即北京以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为目标;进入21世纪后,北京开始从多功能首都城市向单功能首都城市转变,即不再承担经济中心的功能,而只是政治和文化中心。习近平总书记近日视察北京,对事关首都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明确了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这一转变就使我国首都城市群发展模式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即由多功能模式向单功能模式过渡,由单核模式向双核模式过渡,由城市个体、无序发展向城市组团、协调发展过渡。这就必然要求对中心城市尤其是京津间关系、中等城市间关系、中心城市与周边中等城市间关系进行梳理,重点对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城市间分工协作及其机制构建进行重新规划与定位。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