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法国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

世界文化遗产——法国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

 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法国著名古迹和基督教圣地,位于法国芒什省诺曼底和布列坦尼之间的一个小岛上,距海岸两公里。受到海洋潮汐作用,交替与大陆相连和隔断。1979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神奇的圣米歇尔山城堡

神奇的圣米歇尔山城堡

圣米歇尔山之所以能名扬天下,一是因为那盘踞在山顶上的古老的修道院教堂,二是因为那环绕在小山周围的飞银扬雪的宽阔的海湾。文化遗产包括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与圣米歇尔山修道院、要塞、大教堂、哥特式圣坛等建筑。她是天主教的一大圣地,建于小岛上的哥特式修道院是自然景观和人工杰作相结合的典范。

圣米歇尔山

圣米歇尔山被人誉为“西方的奇迹”,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创造完美结合的奇迹。在诺曼底和布列塔尼交界的海边,从圣米歇尔湾的排天海浪里涌出一大片细软的流沙。正是在这危险的流沙中,竟突兀起一座由整块花岗岩构成的圣米歇尔山。山体高出海平面78米,底边周长900米。在清晨和黄昏,远远望去,其情景恍若宇宙混沌初开。古往今来,小岛置身于浩淼无际的大西洋中,任凭惊涛骇浪的拍打,任凭狂风暴雨的侵蚀,始终孤峰一仞,岿然不动,挺立于流沙大海,昂首于蓝天白云;古时这里是凯尔特人祭神的地方。公元8世纪岛上最高处修建了一座小教堂,奉献给天使长米歇尔,成为朝圣中心。公元969年在岛顶上建造了本笃会隐修院。1211-1228年间在岛北部又修建了一个以梅韦勒修道院为中心的6座建筑物,具有中古加洛林王朝古堡和古罗马式教堂的风格。岛上现还存有11世纪罗马式中殿和15世纪哥特式唱诗班席,13-15世纪的部分城墙和哥特式修道院围墙等。

圣米歇尔山

圣米歇尔山

圣米歇尔山经大自然的造化,使它本身就是世界的一大奇观,而山上的古迹修道院圣米歇尔山所处的圣马洛湾以涨潮迅猛闻名遐迩,最高潮与最低潮时海平面的落差高达15米。由于海湾深水区不多且底部平坦,退潮时大海距离岸边有15至20公里。通常涨潮的速度相当于一个人的步行速度—每小时4公里,顺风时速度则增加到每小时30公里。因为圣马洛海湾潮水如此“善变”,流传着许许多多可怕的故事,比如,会追赶骑士的涨潮,在巨大的流沙中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满载货物的马车,陷入淤泥不能自拔而悲惨死去的旅人。

圣米歇尔山上的建筑群的底部是由罗马式大石柱支撑着的两个大殿。几百年来,这是储存食物和收留贫穷朝圣者的地方。这两个大殿至关重要,因为它为人们提供了食和住两个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不过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这里也曾经作过监狱,一些著名人物曾囚禁于此。每天傍晚,大西洋的潮水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袭而来,刹那间淹没流沙,把圣米歇尔山围困在滔滔巨浪之中。一些试图趟过海水上山的信徒就曾经被汹涌的海水卷走。

英法百年战争中,圣米歇尔山曾经是两军长期对垒的战场。因战事而修筑的高墙、炮楼、碉堡等至今仍矗立在悬崖峭壁上,它们是当年激烈战斗的见证者。1426年~1450年,119名法国骑士据守在此,浴血奋战,抗击英军达24年之久。

圣米歇尔山修道院与大教堂

圣米歇尔山又是宗教和建筑史上的奇迹,它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的最重要的中心之一。千百年来,多少虔诚的基督徒,从四面八方跋山涉水赶往这里朝圣。古时候,此地被称作“墓冢山”,与陆地相连,坐落在一片森林之中,先民早有祭祀活动。相传公元708年的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基督教中的三大天使之一——圣米歇尔数次显灵,嘱咐芒什省阿弗朗什教区的主教奥贝尔为自己在墓冢山修建教堂。次年10月18日,山上建起了第一座小修道院,供奉保护耶路撒冷的天使圣米歇尔,墓冢山也更名为圣米歇尔山。

走进西方的奇迹“圣米歇尔山”

走进西方的奇迹“圣米歇尔山”

圣米歇尔山修道院和大教堂在基督教徒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1017年,诺曼底大公理查德二世与布列塔尼公国公主的成婚大典,就是在圣米歇尔山修道院小教堂隆重举行的。在当时整个法国大建教堂之风的影响下,理查德二世深感圣米歇尔山修道院小教堂的寒酸,当即下令建造一座得体相称的修道院大教堂,.在圣米歇尔山大兴土木,取材之不易是最大的难题,石料都是从大海那边的布列塔尼用船运来,再一块一块地搬上山顶。山顶没有较大且平整的地基,于是只得从几十米高的山体中间进行贴补。大教堂自1017年开工到1080年竣工,历时60多个寒暑。教堂分祭坛、耳堂和大殿三部分。由于高低不平的山顶无法提供宽阔平整的地基,人们便沿山坡修筑了几处建筑以使教堂建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大教堂呈十字形,而祭台、耳堂和大殿下的墓穴或祈祷间实际上也成了罗马式建筑工艺的杰作。教堂的正面是建有三扇拱门的大门廊,从门前的平台上即可俯瞰大海。教堂集罗马与哥特建筑艺术于一身,大殿为典型的罗马风格,其穹隆的开间多达7道,两侧的拱门式长廊之上的楼廊砌有罗马式的拱窗,以保证教堂的通风与采光。与大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哥特式的三层圆形祭坛,祭坛四周的回廊不带祈祷室。这种教堂的建筑风格在诺曼底一带很有代表性,曾经风靡一时。

圣米歇尔山大教堂顶部开间的匀称布局与颇具立体感的垂直分隔、大殿与耳堂之间宽大的连拱,以及楼廊上饰有雕刻物的门窗,都展现着建筑师们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的造型艺术水准,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大教堂建成之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朝圣者,把对大天使圣米歇尔的崇拜推向了巅峰;圣米歇尔山也更是披上了神奇的面纱,在诺曼底无数教徒的眼中无异于东方的耶路撒冷。由于圣米歇尔山的无限感召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它一直是这一广大地区行政管理与精神统治的支柱。

米希尔山及其海湾

米希尔山及其海湾

修道院是为大天使圣米歇尔建造,也是杰出的技巧与艺术的绝技两者与独特的天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修道院虽然经诸多建筑师设计,但依旧保持着朴实无华、古色古香的格调,令人无处不感受到本笃教徒那静思冥想、严苛简朴的苦行僧生活。整个修道院分3层,被一堵高墙隔成两部分,共有六座建筑物。修道院的公共入口处在东南角,接着便是接待室和食品储藏间。二层颇具档次,一间带有两个壁炉的会客厅,专门接待有身份的人。会客厅的顶部也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气魄,呈宽阔的穹隆形,并有交叉拱肋加固;另一间结构相同的屋子专供修士们从事誊写手稿等脑力劳动,以及冬季取暖。

从13世纪开始,法兰西王国的王权得到了加强,加佩王朝的腓力二世在教士们的鼎力支持下,开始了统一国家的征伐和加强中央集权。圣米歇尔山修道院因为新文明的介入而迅速发展起来。在不到25年的时间里(1204--1228年),人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最终形成了当今"西方奇迹"的宏伟规模。

著名的观光胜地

几个世纪以来,圣米歇尔山傲然挺立,凭海临风,潮涨潮落,历尽沧桑。它所处的圣马洛湾以涨潮迅猛而出名,观潮于是成了圣米歇尔山一大景观。每年春天和秋天,会有两次大潮出现,一 次在3月21日左右,另一次是9月23日左右。每当此时,圣米歇尔山人山人海,热闹异常。圣米歇尔山每年吸引约85万游客。

各地的朝圣者

各地的朝圣者

《寂寞星球》旅游书说,“基本上,只要不是以水泥巩固在地上的东西,你都可以一半或更低价钱在诺曼底其他地方买到。” 游客经常到山脚下的“妈妈的鸡奶烘饼”店,去吃一下圣米歇尔山最著名的烘饼。它在“国王门”附近,里面挂满名人“到此一吃”签名照片。一人份套餐至少60欧元。不想太花钱,可以到小店里购买法国面包或新鲜出炉的意大利馅饼充饥。

除了参加当地旅行团外,最方便的方法是搭火车到圣马洛(St. Malo),转搭前往圣米歇尔山的专程巴士。巴士一天出发三四趟或八九趟,视季节而定,出发和抵达时间多和火车时刻相吻合。在圣米歇尔山,东拐西弯地“藏”着8家小酒店——大多是外部古早内部现代化建筑哦。双人房价格从80到250欧元不等,都有卫浴设备。需要预订。酒店一般下午3时到5时才开门接待,圣米歇尔山潮水一年里的最高潮,一次在春季(3月21日左右),一次在秋季(9月23日左右)。但潮水日期年年不同,最新最准确的观潮时间,要在网上查找资料。

责任编辑:王屿琪、蔡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