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大堡礁

世界自然遗产—大堡礁

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纵贯于澳洲的东北沿海,北从托雷斯海峡,南到南回归线以南,绵延伸展共有2011公里,最宽处161公里。有2900个大小珊瑚礁岛,自然景观非常特殊。1981年,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这里物种多样、景色迷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包括400种珊瑚、1500种鱼类和4000种软体动物。大堡礁还是一处得天独厚的科学研究场所,因为这里栖息着多种濒临灭绝的动物,比如儒艮(“美人鱼”)和巨星绿龟。

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

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

得天独厚的科研场所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群,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连同藻类、贝壳等海洋生物残骸胶结在一起,堆积成了一个个珊瑚礁体。这里是海洋生物的伊甸园,也是人类幻想中的自己的伊甸园。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省对岸,巴布亚湾与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海域,太平洋珊瑚海西部,绵延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的大陆架上,大堡礁的南端离海岸最远有241公里,北端较靠近,最近处离海岸仅16公里。这里景色迷人、险峻莫测,水流异常复杂,生存着400余种不同类型的珊瑚礁,有鱼类有1500种,软体动物达4000余种,聚集的鸟类242种,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科学研究条件。

大堡礁的许多礁体在低潮时显露或稍被淹没,有的形成沙洲,有的环绕岛屿或镶附大陆岸边。是数百万年来由珊瑚虫的钙质硬壳与碎片堆积,并经珊瑚藻和群虫等生物遗体胶结而成。至少有350种色彩缤纷、形态多样的珊瑚,生长在浅个水大陆棚的温暖海水中。据钻探,礁体之下是早第三纪陆相堆积,说明该地区原先位於海面以上。自早中新世以来,陆地下沉,间有数次回升。在海底礁坡上有多级阶地,相当於更新世冰川引起的海面变动的停顿期。礁区海底地形复杂,有穿过礁区与现代河口相连的许多谷地,这是古代陆上侵蚀产物。礁区海水温度季节变化小,表面水温高21~38(70~100℉),向深处去温度变化不大。海水清澈,可清楚看到30公尺(100呎)深处的海底地形。礁区海洋生物丰富,有彩色斑斓、形状奇特的小鱼;还有宽1.2公尺、重90公斤的巨蛤和以珊瑚虫为食的海星。植物贫乏,养珠业发达,有对虾和扇贝繁殖区。大堡礁吸引著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北昆士兰岸外建有水下观测站,有从大陆海滨城市到大堡礁的航线。其他资源有石灰、石英砂,最近又发现石油,已开始测量和试钻。

海底的美丽的珊瑚礁

海底的美丽的珊瑚礁

最有活力和最完整的生态系统

大堡礁形成于中新世时期,距今已有2500万年的历史。它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它是上次冰河时期后,海面上升到现在位置之后一万年来形成的。1606年,西班牙人托雷斯在昆士兰北端受到暴风雨袭击,驶过托雷斯海峡(此海峡以他的姓氏命名)到过这里。1770年,英国船“努力”号在礁石和大陆之间搁浅,撞了个大洞,船长库克曾滞留于此。“努力”号船上的植物学家班克斯看到大堡礁时惊讶不已。 船修好后,他写道:“我们刚刚经过的这片礁石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是从未见过的,但在这儿见到了,这是一堵珊瑚墙,矗立在这深不可测的海洋里。”班克斯看到的大堡礁的“珊瑚墙”,是地球上最大的活珊瑚体,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营造如此庞大"工程"的"建筑师",是直径只有几毫米的腔肠动物珊瑚虫。珊瑚虫体态玲珑,色泽美丽,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温保持在22-28度的水域,且水质必须洁净、透明度高。澳大利亚东北岸外大陆架海域正具备珊瑚虫繁衍生殖的理想条件。珊瑚虫以浮游生物为食,群体生活,能分泌出石灰质骨骼。老一代珊瑚虫死后留下遗骸,新一代继续发育繁衍,像树木抽枝发芽一样,向高处和两旁发展。如此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连同藻类、贝壳等海洋生物残骸胶结一起,堆积成一个个珊瑚礁体。珊瑚礁的建造过程十分缓慢,在最好的条件下,礁体每年不过增厚3-4厘米。有的礁岩厚度已达数百米,说明这些"建筑师"们在此己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同时也说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地区在地质史上曾经历过沉陷过程,使追求阳光和食物的珊瑚不断向上增长。

大堡礁的心形岛

大堡礁的心形岛

责任编辑:王芳芳,蔡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