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府帮村民捧起旅游饭碗

北京:政府帮村民捧起旅游饭碗

摘要:守着长城为何吃不上旅游饭?昌平区南口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三找四问”,为居庸关村破解发展难题。

天气转暖,春季旅游旺季即将来临。昌平区南口镇居庸关村村民张宏阔这几天一直在忙着拾掇房子,为开办农家院做准备。“村里还专门请了培训老师,怎么配菜,怎么服务,都有统一标准。”

居庸关村紧挨着居庸关长城,按理说发展民俗旅游不是什么难事。可张宏阔盼这一天却盼了有七八年。包括他在内,全村360多户有四分之一的人家都有发展民俗旅游的意愿,可过去硬是没捣鼓起来。

守着长城,却吃不上旅游饭。在人均只有三分耕地的居庸关村,村民都觉得“冤得慌”。问题出在哪儿?昌平区及南口镇的相关领导也很纳闷。

今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没多久,昌平区委书记侯君舒就到联系点——居庸关村走访。听村民说吃水难、出行难,侯君舒当即责成相关部门尽快研究解决方案,加大对村庄基础设施的投入,力争年内得到切实解决。

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有了着落,但长远的旅游发展问题还有待解决。为此,2月20日下午,南口镇党委书记宁澈带队,主管旅游的副镇长和相关科室一行人来到居庸关村,和村干部、村民代表碰头,寻找发展旅游的突破点。

“我们村紧挨着京藏、京张公路,居庸关长城一年接待220万游客,基本上都得从村里过,可就是留不住人。”会上,村党支部书记侯宝成说出了大伙儿共同的烦恼,“哪怕能留住十分之一呢!”

留不住人的原因,一是没特色,二是没规模。截止到去年底,全村开办民俗旅游的只有13户人家,而且都紧挨着长城景区大门,13家各自为战,特色几乎没有,平时只能招揽一些散客。

的确,这两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城里人的消费口味也越来越“刁”,普通的农家菜馆已难以吸引过路的游客。要想留住客流,就得有有特色的东西。

突破口找到了,可“特色”到哪儿挖掘呢?宁澈立马想到了昌平职业学校。这几年,昌平职业学校曾帮助多个民俗村包装特色餐饮,推出的“春饼宴”、“驴打滚宴”颇受市民欢迎,他们是这方面的“专家”。

宁澈当即电话联系了昌平职业学校校长段福生。几天后,段福生到居庸关村洽谈。双方商定,由培训学校出师资、垫付经费,帮居庸关村发展首批20户民俗旅游示范户;职业学校同时为居庸关村量身打造特色“粽子宴”。

为啥要推“粽子宴”?段福生的考虑是,一来,居庸关村盛产小杂粮,取材容易;二来,包粽子不难,好学;第三,“粽子宴”别处还没有,有新意。“征询了大伙儿的意见,都同意,就等着给培训了。”侯宝成表示。

给居庸关村和昌平职业学校接上了头,宁澈没有立刻卸下“担子”。

“要真想把客人留下,光有的吃还不行。”他和主管旅游的副镇长又先后3次到居庸关村实地考察。最后经过镇里村里反复讨论,确定由镇里帮忙协调资金,在居庸关村新建一处旅游接待中心、3个旅游停车场,另外还要整治8公里河道,建村史馆。

“先摸底数、找症结,明确发展方向后,调动各方面资源向目标努力。”宁澈说,这次帮居庸关村破解旅游发展难题,也是全镇开展“三找四问”活动的一个缩影。“三找四问”是今年南口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三找”之一就是找发展之策。“找”的同时有“四问”:一问底数清不清;二问方向准不准;三问项目合不合;四问方法对不对。“说到底,核心就是科学发展。”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