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混合所有制,浙江如何迈步(2)

浙江:混合所有制,浙江如何迈步(2)

摘要:30%的国有经济,70%的非公经济,是浙江经济最大的所有制结构特色。当前,在国企改革进入深化阶段,浙江民营经济遭遇产能过剩、低小散、创新力不足等发展瓶颈时,浙江国企民企如何碰撞出火花,浙江国企改革如何走在全国前列?

“国企和民企是一个人身上两只手,是左手重要还是右手重要?当然是两只手合在一起最重要。” 浙商研究会会长王曙光说,浙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多是单打行为,今天有机会和国企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相当于从单打变成混合双打。“在混合双打过程中,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双方如何协调。第二个阶段双方如何发挥各自优势。第三个阶段产生合力优势。” 他指出,其实我省已经有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典型,比如华立集团参股上海大型国企。

国企的政策资源优势、民企的机动灵活,想让两者“1+1>2”?这看起来很美,但实践中仍有不少操作上的障碍。余健尔认为,要思考混合所有制什么可以混,什么不可以混?什么企业混得进来,什么企业混不进来?他提出,要对国企性质区分对待,分类管理。特别是对一些基础设施类国企,要出台专门政策吸引民资进入,真正打破“玻璃门”、“弹簧门”。

治理结构问题也亟待进一步完善。“国企要加大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的市场化运作力度,对竞争性国有企业而言,特别要加大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选聘力度,更好实现管人和管事的结合。”余健尔说。

注意避免“夹生饭”

在以往国企民企合作案例中,不欢而散者有之。如何避免合作变成“夹生饭”,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首要问题是对国有企业的“评价问题”。“混合所有制落在一家国企和民企合作的企业当中,最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到底是不犯错误还是创造更多经济业绩,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或者是创新发展当中占有了更多的市场份额?或者是在进一步发展当中有更好的可持续能力?” 王曙光说,谈混合所有制经济,如果评价问题没有达成共识,尽管资本合到一起了,最终方向怎么走也未必能完全达成共识。

多位专家认为,赋予国有企业完整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地位,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绕不开的问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来解决,大胆实践、大胆改革。

金雪军指出,不管是什么样的改革角度和深化,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合作要按照现代企业的规范要求运作。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也好,混合所有制能不能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就是看能不能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运作。

“其实,混合所有制经济本身不存在博弈关系,当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浙江的经济会出现一种新现象。到那时候,也许浙江GDP不是很高,但它的可持续性已经足以令我们满意了。”王曙光说。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