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高考一分为二”改革之思考(5)

【案例】“高考一分为二”改革之思考(5)

【启示与思考】

人才必须植根于市场,才会拥有职业生命力。事实上,之所以教育部会提出“两种高考”这样的人才分流模式,也正在于目前的就业市场,正面临着大学生就业难与制造业高技术人才用工荒,这样供给与需求并不匹配的尴尬局面。两种高考的模式,无疑将重新捋顺这种供给不均衡的状况,事实证明,只有充分尊重人才的个体差异,才可能以人才差异化满足社会的多元需求,高考这一最重要的人才输送渠道,才能够与多元的市场就业需求顺利对接。

社会各界对高考改革寄予厚望。和任何一项改革一样,高考改革不可能照搬国外模式,只能循序渐渐,摸着石头过河。众所周知,高考是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起着导向作用。高考改革无疑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新的高考模式,是首先必须正视的新课题。就基础教育而言,面临着课程设置要不要调整、还要不要进行文理分科等诸多现实问题。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如何划分技能型和学术型院校,二者的比例如何确定,都事关实际操作甚至事关教育公平。

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恐怕还是观念的改变。技能型高考,说得直白一点,其实就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有多少学生家长会让自己的孩子报考还是未知数。因为,在不少人的传统观念里,孩子上大学就是为了将来能出人头地,能谋得一份体面、舒服的职业,有比较高的收入。而参加技能型高考,某种程度上是为将来做蓝领做准备的,这恐怕是很多家长无法接受的事实。有了这样的偏见,技能型高考与学术型高考就失去了公平竞争的可能。这不仅需要技能型院校自身要不断进取,改变形象,以适应新的高考模式;政府也要加大对技能型院校的投入,使之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校园环境等方面,与学术型高等院校不相上下。

教育事关民族的未来,国运的兴衰。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因此,比高考模式改变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应当纠正“英雄只问成绩”的错误倾向,把教学生如何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放在首位,让教育回归求真育人的本真。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