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树人先立德

吉林:树人先立德

摘要:淡泊名利,实实在在求学问、认认真真做老师、清清白白干教育。唯其如此,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行为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树人之道,更是为师之道。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自古以来,人们都将修身立德放在首位。俗话说“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德行是教育者立身处世的重要素质,也可以说教育者的德行修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要树人先立德,要育人先正己。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教育者典型的代表,不仅要用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影响学生,还需要有广博的学识,宽广的胸襟,这些都会成为学生求知、求智、做人的榜样。这就更需要教师自觉完善自身的道德结构,提升道德修养境界,自觉进行形象塑造,修身立德,传道解惑,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用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纯洁的心灵。

教书育人是教师“爱岗敬业”应当履行的道德义务,更是师德的核心体现。教师能否怀着敬畏之心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教书育人,也是衡量师德修养的重要标准。教师对职业的恪尽职守、乐教勤业,把树人作为愉快的人生体验和精神享受,用默默无私的敬业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只有具有敬业精神,教师才能生发出内在的情感、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对职业的自豪感,才能把教育作为一门艺术去孜孜追求。人们常说:教师是蜡烛、是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只有对本职工作无私奉献与热爱,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乐此不疲,诲人不倦。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的动力源。在教育过程中,默默奉献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也是衡量教师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道明了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奉献精神,也应该是师德的内在精神追求。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与学生一起成长。“传道授业解惑”,把爱献给每一位学生,了解、尊重、信任他们。教师只有发自心底爱学生,才会把自己的全部热情倾注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中,才会在工作中多一些宁静,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豁达,少一些狭隘;多一些淡薄,少一些奢望,这些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唤醒和鼓舞作用。

淡泊名利,实实在在求学问、认认真真做老师、清清白白干教育。唯其如此,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行为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树人之道,更是为师之道。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